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仪器仪表基础理论 传感器技术 精密仪器制造 测试计量仪器 天文仪器 地球科学仪器 大气仪器仪表 仪器仪表技术其他学科 流体传动与控制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仪器科学与技术相关记录123条 . 查询时间(2.264 秒)
近日,由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日平教授主持申报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电脉冲及压力作用下金属材料晶界重熔与再凝固装置”正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立项资助,项目直接经费850万元。这是我校首次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是学校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科研历史性突破。
2021年10月22日至10月24日,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主办,明石创新(烟台)微纳传感技术研究院冠名承办的2021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明石杯”第二届微纳传感技术与智能应用大赛在山东省烟台开发区举行。本次大赛为全国性大学生比赛,旨在通过竞赛创新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对微纳传感技术的兴趣,启迪创新思想,同时加快传感技术创新步伐,促进传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传感器产业培育一批应用型、复合型专业...
气体传感器在空气质量监控、食品安全评估、医疗诊断和工业安全等领域有着至关重要的应用。其中,基于有机分子的气体传感器因其分子结构和功能可调控性强而引起科学家们浓厚的兴趣。然而,气体传感器普遍面临界面粘附性能差的问题,其传感材料易于从附着的基底上剥离脱落,从而导致传感信号的衰减甚至丧失。为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几种典型的方法来增强传感材料与附着基底的界面粘附强度,包括引入有机/无机粘附剂或高温煅烧等,但是...
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损害人体的心脑血管系统的隐形杀手。脉搏波与血压存在一定的非线性关系,通过柔性传感器可获取人体脉搏波进行血压监测。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刘平副教授以接枝改性的多壁碳纳米管和水性聚氨酯为填料和基体,制备出具有高灵敏度的电阻式柔性传感器,通过将传感器安装在人体手腕的桡动脉上,可以实时准确地捕捉到脉冲波形。相关成果以“Highly sensitive resistanc...
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机器人系统研究部研究员王硕团队在机器人多模式视触觉感知领域取得进展。团队针对高精度多模式触觉传感提出基于双目视觉的视触觉传感技术路线——GelStereo系列,推动机器人视触觉传感及灵巧操作领域的发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横波远探测是通过测量井外远处的地质异常体的反射声波,实现井中远程探测的一种深部钻探测量方法,它结合了声波测井与地震成像技术,极大地延伸了声波测井的径向探测距离。目前,远探测声波是深地科学与资源钻探测量的关键技术,尤其是深部碳酸盐岩缝洞储层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
2021年8月16日,《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朱向阳、谷国迎教授和麻省理工学院赵选贺教授的合作论文“操作感知一体化的软体神经假肢手”(A soft neuroprosthetic hand providing simultaneous myoelectric control and ta...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朱向阳教授、谷国迎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Carmel Majidi教授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提出了一种高灵敏的柔性离子凝胶压感皮肤,利用超高电容机理,实现了超宽的压力检测范围、快速响应时间、高电容基线(nF-μF级)和高信噪比,在生理信号监测、多点传感阵列、残疾人软体假肢手触觉反馈等领域取得了实际应用。论文“Cutaneo...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叶怀宇副教授课题组在先进传感领域取得研究进展,相关成果在知名学术期刊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和2D Materials上发表。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孙佳姝课题组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江泽飞教授、张少华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戴波教授等合作,在基于功能核酸的微流控热泳生物传感领域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分别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2536)及《纳米·今日》(Nano Today, 2021, 38, 101203)。
2021年4月26日至4月29日,第16届微纳工程与分子系统国际会议(Nano/Micro Engineered & Molecular Systems,以下简称IEEE-NEMS)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召开。本届会议,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2018级实验班本科生黄俊龙同学的研究论文“Mechanical Energy Harvester for Smart Shared Bicycle Appl...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吴静怡教授、杨光副教授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合作,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题为”In-situ tracking of wetting front transient heat release on a surface-moun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的研究论文,提出了基于毛细流体自驱动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一种遗传背景清晰、全基因组测序完成、个体结构简单的模式生物,在遗传与发育、衰老与寿命、药物筛选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在这些应用中,处于不同生长期线虫的精确分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研究通过集成电阻抗谱微流控系统来实现线虫的生长期检测和自动分选,解决了传统手动挑选的费时低效、高误差率等弊端。本系统通过微电极对流经检测区域的线虫进行电阻抗谱实时测量分析,根据线虫长度与阻抗信号的相关性,实现对...
2012年9月3日至6日,应中国科学院低温工程学重点实验室邀请,意大利INRiM国家计量院F.Pavese教授来理化技术研究所进行学术访问。F.Pavese教授担任意大利INRiM国家计量院的首席研究员,是国际计量局(BIPM)温度咨询委员会(CCT)成员和工作组主席,担任国际计量技术联合会(IMEKO)第21小组主席。
2009年9月10日,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命科学仪器与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仪式暨生命科学仪器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举行。据悉,这也是中科院在生命科学领域成立的首个科学仪器与技术创新中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