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海洋地质学相关记录191条 . 查询时间(2.507 秒)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李伟的海底地貌与沉积动力学研究团队,在南海西北部海底峡谷形成演化和大陆架正断层演化过程方面分别取得创新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分别发表在Marine Geology(《海洋地质》)和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海洋和石油地质学》)上,李爽博士研究生和胡守祥博士研究生分别为文章的第一作者,李伟研究员为通...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曹令敏副研究员、赵明辉研究员、丘学林研究员,联合浙江海洋大学何小波博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赵亮研究员、郝天珧研究员、以及剑桥大学吕川川博士,在东南亚环苏拉威西海多俯冲带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采用统一的标准对我国主张管辖海域组织实施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截至2015年,完成1∶100万南通幅、上海幅、海南岛幅等16个完整图幅和4个不完整图幅的调查和综合调查报告编制,实现了对我国管辖海域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的全面覆盖。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研究员丘学林团队的黎雨晗博士研究生和黄海波副研究员,联合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教授Ingo Grevemeyer、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高级工程师徐子英等,在运用纵横波速比(Vp/Vs)成像结果研究洋陆过渡带结构和成分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王吉亮、吴时国、孙金等与中海油研究总院科研人员在揭示了南海神狐海域峡谷区复杂地形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控制机制和作用。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阎军研究团队选取深海与地质流体环境中均非常重要的甲烷气体组分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验内建立的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系统开展了深海热液流体与地质流体环境的真实模拟,获取了覆盖深海与地质流体环境宽温盐范围(0-300℃,0-5.0 mol/kg NaCl)的甲烷组分的定量校准模型,并通过对多种拉曼参数的精准量化,揭示了温度、盐度等流体环境因素对拉曼光谱定量分析影响的机制,...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徐敏团队,联合南方科技大学教授陈晓非和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倪四道等科研人员,在利用海洋T波约束沿海稳定陆块地壳衰减结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近日,西北大学地质学系超大陆学科团队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展合作,以马里亚纳(Mariana)型大洋初始俯冲蛇绿岩为切入点,结合地球科学多方面认识与进展,提出冈瓦纳大陆聚合阶段全球构造联动与现代板块构造建立这一新认识。相关成果2021年7月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1年7月18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以下简称“深海专项”)“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总体、集成与海试”项目圆满收官。当天,该项目顺利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组织的综合绩效评价。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志,在日本东北-千岛群岛俯冲带的弧-弧碰撞与地震孕育机制的相关研究上取得新进展,揭示2018年日本北海道6.6级弧后地震主要由日本东北岛弧与千岛群岛岛弧相互碰撞,以及俯冲板块脱水的联合作用引起。
海沟是全球海底地形最深处,同时也是板块构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深海环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海洋的物质循环。近日,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以下简称“海洋系”)助理教授李芯芯课题组与国内外知名海洋科学研究单位共同参与的智利海沟国际联合考察航次取得研究新进展,揭示了8000米深海沟沉积物有机碳的来源问题。
近日,国际地学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大洋岩石圈与地幔动力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报道了中大西洋33-35°N洋脊玄武岩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结合前人发表的全岩主-微量元素数据,本研究认识到该区OH-1和OH-3段洋脊之下存在极大的地幔不均一性,且该不均一地幔部分熔融导致了OH-1和OH-3段洋脊地形、地貌、布格重力异...
研究表明,南海北部与其共轭陆缘间发生了非对称破裂,并且破裂是通过核杂岩构造所实现,该过程中伴随了复杂的构造和岩浆相互作用,向海方向岩浆作用的逐渐增强最终取代了构造作用,导致板块分离。南海北部OCT沿走向上的一系列变化(基底建造、岩浆活动强度以及板块极性等)均指示了一个明显的转换断层带的存在(图3),它是导致陆缘发生区段性变化的关键因素。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唐群署等人,利用高分辨率反射地震资料对马里亚纳海脊处水体精细结构进行成像分析,在复杂海底地形所致的跨等密度面混合增强及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物理海洋学杂志》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JPO)上。
依托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自然资源部海洋地质与成矿作用重点实验室石学法、鄢全树团队与澳大利亚科学家合作,在西太平洋地区的板块内部火山作用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大洋板内火山作用新的成因机制,报道这一成果的论文近期发表在Nature index期刊《JGR-Solid Earth》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