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物理学 >>> 空间物理学 >>> 电离层物理学 高层大气物理学 磁层物理学 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环境学 空间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知识要闻 空间物理学相关记录328条 . 查询时间(3.797 秒)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正式开通,北斗迈进全球服务新时代。8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北斗系统工程副总设计师、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谢军,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师林宝军,北斗三号工程运控系统总师陈金平,介绍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及今后发展的有关情况。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制团队介绍,水和大气一直是人类探测火星的主题。在太阳风的作用下,火星大气以离子和中性粒子的形式不断逃逸,这也是造成火星水和大气演化的重要原因。太阳风是如何控制火星大气逃逸的?准确的逃逸率是多少?这些都是研究火星大气逃逸的关键问题,需要掌握火星逃逸离子和中性粒子的能量、通量、方向、成分等信息来研究解决。
近日,山东大学“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攀登团队成员,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空间科学研究院行星科学团队联合吉林大学陈圣波教授团队,在Earth and Space Science(《地球与空间科学》)发表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预选着陆区的火星尘暴发生概率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是山大行星科学团队硕士生姚佩雯,通讯作者是山大李勃副教授。论文题目为:“Evaluating the du...
水和大气一直是人类探测火星的主题。在太阳风的作用下,火星大气以离子和中性粒子的形式不断逃逸,这也是造成火星水和大气演化的重要原因。太阳风是如何控制火星大气逃逸的,以及准确的逃逸率是多少,这些都是研究火星大气逃逸的关键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掌握火星逃逸离子和中性粒子的能量、通量、方向和成分等信息。
近日,山东大学“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攀登计划创新团队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课题组利用卫星观测数据,揭示了地球磁鞘中磁洞的传播特性,此项研究成果被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AGU)会刊EOS(Earth Space Science News)作为编辑亮点工作进行了报道(editor highlight)。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研一学生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地学期刊《JGR:Space Physics》来源: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时间:2020-07-29 浏览:319 7月22日,国际著名地学期刊《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Space Physics》(《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空间物理学》)在线发表了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冯惠婷与合...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此次发射掀开中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新篇章,成为我国深空探索全新的里程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李云松教授所负责的图像传输与处理团队参与了本次火星探测中多个科学载荷的图像和数据压缩任务。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王志俊特聘研究员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傅华华教授合作,在对玻色系统中230个空间群做了系统的分析后,完整地给出了可以出现二度简并准粒子的空间群号和对应的高对称k点(见表一)。这些二度简并点都被相关的对称性钉扎在固定的k点 (对称性保护的外尔点),同时,它对应的拓扑Chern数也在表一中给出。其中,既有C=±1的常规单外尔点,也有C=±2的双外尔...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协同创新交叉研究平台,地球和空间科学前沿研究中心项目日前启动建设。该项目将建设38个功能实验室,在深地、深空和气候环境变化等领域开展探测和研究,目标是建成引领我国地球和空间科学发展的前沿与应用研究基地。
月球没有稠密的大气和全球范围的磁场,绝大部分太阳风离子可以直接打到月表,被月表散射或对月表物质溅射而形成能量中性原子(ENA)。月表中性原子的参数特征对于研究太阳风与月表的微观相互作用、月表溅射在月球逃逸层形成和维持中的作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月面能量低于0.1Esw(Esw为入射太阳风离子能量)的中性原子通量明显高于以往遥感观测结果,这一发现使科学家距离揭示太阳风与月表相互作...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迎来了最新研究成果。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该中心科研团队历经1年多研究,揭晓“张衡一号”首次在电离层对Pc1地磁脉动实现南北共轭观测。2018年2月2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我国因此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2020年3月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研制的辐射探测器成功搭乘载货“龙”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Columbus舱,开启了为期7个多月的空间辐射探测任务。探测器预计于今年10月21日返回地面,实验室科研人员将随即对数据开展分析和处理。
交流学术成果、碰撞思想火花、创新考核方式、“把脉”学术研究……6月6日至7日,学校首次举办“追求卓越”学术交流大会,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带来一场学术与思想的跨学科饕餮盛宴。场下,由来自不同学科的资深专家组成的评估专家团专注聆听,进行学术指导,并认真对每位报告人做出综合评定。
关注我国火星探测计划。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今年航天日期间,已经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字,即“天问一号”。那么随着时间窗口的临近,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有什么进展呢?总台央视记者对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
关注我国火星探测计划。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执行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在今年航天日期间,已经公布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名字,即“天问一号”。那么随着时间窗口的临近,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有什么进展呢?总台央视记者对此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包为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