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动力气象学 >>>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动力气象学相关记录139条 . 查询时间(0.516 秒)
区域GRAPES 15公里模式自2008年初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其预报效果较原来30公里模式有了实质性的改善,并具有一定的业务预报能力,然而与其它业务全球模式(T213/T639/JMA/EC/德国)及区域模式(WRF/MM5)相比,对降水的预报效果仍然有较大的差距。改进版的GRAPES-Meso 模式系统预报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2010年3月23日将现有GRAPES-Meso中尺度业务模式系统G...
2009年12月22日,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2005年度及2006年度的4项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进行了验收。此次4项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分别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新疆大学及沙漠气象研究所等单位承担。各项目都比较圆满的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任务,并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
2009年12月22日,受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委托,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主持召开了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城市大气环境化学—动力过程CMAQ—MOS技术发展与业务推广”和“城市大气环境化学—CMAQ模式技术发展与业务推广(续研究)”项目验收会。验收组专家听取了项目组执行报告,并审查了有关材料,经质疑和讨论,一致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任务书各项任务,该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结构与业务化流程设计合理,自动化程...
通过各地申报,省级科协、全国学会和国家相关部门初评和推荐,中国科协组织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共有406个申报单位通过了2009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专家评审。其中,中国气象学会推荐的江苏省盐城市气象科普馆、广东省中山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贵州省黔西南州气象学会、甘肃省兰州大学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中国气象科技展厅榜上有名,约占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推荐单位入选总数(45个)的11%。
日前,在杭州召开的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孙亮副教授获得“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二等奖),环保部潘岳副部长为其颁发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奖证书。这也是安徽省气象学会会员首次获得此奖励。孙亮副教授在大气动力学领域从事流动稳定性方面的研究,其主要结果为推广了Rayleigh-Kuo定理。在气候动力学方面主要工作为研究热盐环流的非线性稳定性,并首次区分了两类不同类型的扰...
近日,第十三届(2008—2009年度)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候系统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建博士喜获第十三届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一等奖,李建博士的研究领域涉及东亚气候年代际变化归因分析、我国中东部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区域气候模式研发和改进等方面,并取得较突出的成绩。在年代际归因分析中关注中高纬度环流的作用,提出了NAULEA型遥相关的概念,为东亚地区区域气候的季节预报提供...
2009年9月24日,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的雷康斌博士应邀到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进行学术访问,并且作了题为“A New SGS Model for Particle-Laden Turbulent Flows”的精彩的学术报告。雷康斌博士首先介绍了研究气固两相湍流次网格脉动表现新模型的背景、发展、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从湍流计算的RANS、LES和DNS几种方法的优缺点介绍到利用大型计算机对...
2009年7月22~23日,韩国首尔大学李东畦教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罗正钊教授和美国北达科他大学的董希泉教授应邀到气科院进行了学术访问,李东畦教授介绍了区域气候模式中物理方案、边条件、土壤湿度“spin-up”等方面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罗正钊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美国最新的A-Train卫星群及利用A-Train卫星观测资料确定热带深对流云的类型、内部浮力、卷夹过程等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董希泉教授介绍...
5月、6月,我国北方天气开始持续晴朗燥热起来,与北方的“热”一起成为天气焦点的,还有台风“鲸鱼”、“灿鸿”的生成。我国开始缓慢进入热带气旋的多发季。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在绚丽的烟火点亮北京城上空时,气象专家实施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将一条来自西南的暴雨云带“化作无形”,为开幕式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9日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副主任王广河,请他对奥运开幕式上的人工消雨作业进行了解读。 王广河介绍,“飞机人工消雨主要是针对比较稳定的层状云,其中,层状云还分冷云和暖云。”...
据中国气象局2008年6月28日消息,近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世界气象组织执行理事会第六十次会议经过投票,将第五十三届国际气象组织奖授予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 记者从气象局获悉,秦大河是世界著名的冰川学家和气候学家,曾担任中国气象局局长,现为全国政协常委。作为国际冰冻圈科学与全球变化领域研究的著名学者,秦大河在许多相关国际组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国际气象事业发展和国际气象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南方的强降雨是否会造成像1998年那样的特大洪水灾害?中国气象工作的总体实力究竟如何? 进入2008年以来,中国人的神经就没有放松过—— 1月10日至2月初,一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中国广大南方地区持续肆虐,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0亿元,1亿多人口受灾,为近50年来同类灾害之首。 进入4月以来,台风“浣熊”袭击华...
2008年6月1日,著名气象学家朱抱真先生逝世,享年87岁。 朱抱真先生毕生从事大气科学研究,在大气环流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数值天气预报、非线性大气动力学和海气相互作用等领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特别注重科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建立和发展我国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朱抱真,天气动力学家。直隶(今河北)秦皇岛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气象系。后任中国科学...
由兰州区域气象中心张书余研究员等编著的《干旱气象学》日前正式出版。业内评价,这是国内第一部有关干旱气象学的专著,系统、全面地反映了国内外关于干旱的研究成果,详细地介绍了干旱监测、时空特征、发生机理、预报、评估和抗旱减灾技术等,体现了我国当前干旱气象学研究的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在干旱气象学研究上的空白。 干旱不仅是全球地球科学界研究的焦点科学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社...
《应用气象学报》是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十多年来,在编委会、各单位领导及有关专家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编辑部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期刊质量稳步提高,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逐年上升,在《2003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2005年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应用气象学报》的影响因子已进入前100名。 影...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