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物理学 大气化学 大气探测 动力气象学 天气学 气候学 云与降水物理学 应用气象学 大气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科学相关记录138条 . 查询时间(2.609 秒)
2022年8月18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傅伯杰院士团队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在线发表题为“Biophysical and Economic Constraints on China’s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s”的论文,评估了中国生态系统管理对减缓气候变化的贡献。
2022年北半球入夏以来,中国、美国和欧洲大部接连出现罕见极端热浪事件,给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灾害性影响。持续高温让中国多地出现电力短缺、农作物减产和热射病等问题。2022年8月1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首个最高级别高温红色预警,并且高温预警还在持续。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加深极端热浪事件的历史变化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科学认识,可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
全球不断变暖背景下,气候变化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越来越严峻的危害。世界各国已日益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积极采取并不断强化应对措施与行动、实现全球碳中和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意愿与紧迫需要。2020年9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重申,中国将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全球共同...
ENSO激发的太平洋-北美及南美型遥相关(以下简称ENSO遥相关),是其影响热带外的重要桥梁。这一途径使得热带变率ENSO可以导致南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海洋气溶胶是全球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制约气候模型预测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海洋大气气溶胶主要通过飞沫(sea spray aerosol,SSA)和新粒子生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NPF)两种途径产生,后者是海洋排放的活性反应气体通过反应成核(nucleation)和增长(growth)过程产生。2002年,O’Dowd等在Nature上首次报道了“碘”氧化...
全球变暖导致气候系统热机效率提高,能量与水循环速度加快,高温热浪、暴雨洪涝灾害等极端事件频发。历来干旱的索马里在2021年5月遭受暴雨洪水袭击。今年入夏以来,位于南亚西北部干旱区的巴基斯坦、阿富汗,甚至伊朗也遭受了重大洪涝灾害,数百人伤亡,财产损失严重。气象记录显示,近十多年南亚西北部的暴雨极端事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东亚季风及旱涝形势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南方频现旱情、北方多雨,一向缺水的黄...
2022年7月19日,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2“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ShanghaiRanking's Global Ranking of Academic Subjects)。华南理工大学共计27个学科上榜,其中前10名学科数3个,前50名学科数9个,前100名学科数18个。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排名位次再度攀升,跃居世界第51-75位,与2021年排名第76-1...
潜在蒸散(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是衡量大气通过蒸散失去水分的能力,是蒸发和蒸腾两个过程的总和,两者的速率取决于太阳辐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即饱和水汽压差)、风速以及植物特性和种植方式。从农地到区域乃至全球尺度,基于潜在蒸散的度量和指数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自然资源管理科学等领域。在快速变化的全球环境和气候条件下,这些指标及其衍生指数产品已成为度量、预测气候...
全球快速升温加剧了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与单一的极端事件相比,干热复合事件(CDHWs)可能造成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定量评估这种极端复合事件的发生及影响范围显得至关重要。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中亚干旱区极端气候事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亚地区地处丝绸之路经济枢纽带,以绿洲经济为主体,脆弱的荒漠生态系统更易受到极端事件的影响。对中亚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和把握,有利于为防灾减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
森林是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全球变暖将深刻影响森林的碳汇格局。目前,全球已建立了数十个森林增温站点,但多数规模较小(图1),无法揭示在生态系统尺度上森林气候变暖的响应规律及机制。野外增温的方法分为主动和被动增温方式,主动增温主要包括加热电缆和红外辐射增温,通常能稳定控制增温幅度。相较于其他增温方式,红外辐射增温更能模拟自然的气候变暖过程,且对生态系统扰动小。然而,过去开展的森林红外辐射增温样方面...
气候变化会加剧物种栖息地的破碎化与丧失,并导致种群下降乃至局部灭绝。两栖动物的迁移能力弱,对环境依赖程度高,使其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时显得更为脆弱。因此,理解气候变化和栖息地破碎化将如何影响两栖类物种在全球变化下的适应性及物种续存,能为物种生态适应性与保护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并提供新的思路。
碘的大气地球化学循环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大气是碘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枢纽,海洋中的碘能够通过大气的干、湿沉降输送到陆地。气态碘还能有效降低臭氧含量,导致云凝结核的形成,因而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碘的放射性同位素是辐射环境应急监测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辐射健康。长寿命放射性碘同位素129I既可以作为碘循环的理想示踪剂,还可用于示踪放射性污染物及其他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然而129I在...
新生代以来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地球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也促生了亚洲季风系统。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问题。然而,当前有关亚洲季风的报道主要分布在高原周缘,尚无高原腹地轨道尺度的古季风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亚洲季风系统形成与演化的精确解读。此外,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是地球系统从渐新世向中新世过渡的重要阶段,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气候变迁事件,例如极地冰盖...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具有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被大量排放至大气中,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目前,研究多聚焦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期的区域气候变化,而未来碳中和愿景实现后,当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下降时,已变化的气候会原路返回?热带降水作为全球能量和水份循环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分布的变化通过大气环流影响着全球的区域气候,而其在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下降期的变化是否一致?背后是什么过程主导其在上升和下降期的...
发生在12.9~11.7 kyr之间的新仙女木冷事件(Younger Dryas)是地质时期最著名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探究新仙女木期间气候特征对于认识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可能的气候突变事件影响至关重要。大量古气候指标显示,新仙女木时期北半球出现了剧烈的降温,尤以冬季为甚。然而,在东亚地区,大部分古气候代用指标均与夏季降水、年均温等有关,缺乏可靠的高分辨率冬季气候变化指标。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