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球科学总论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地球科学总论相关记录719条 . 查询时间(2.235 秒)
Infection with dengue virus makes mosquitoes more sensitive to warmer temperatures, according to new research. The team also found that infection with the bacterium Wolbachia, which has recently been ...
青藏高原气候受西风和印度季风的共同影响,高原不同地区的地表环境变化记录对两大环流影响的响应会产生差异。然而,青藏高原上已有的古气候记录分布不均匀,由于缺乏高原中-北部寒旱核心区的研究结果,导致对全新世两大环流对高原的影响范围和过程的认识尚不清楚。
甲烷气体与液态水接触是一个经常发生的自然现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的郭光军研究员与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张正财副研究员合作,针对甲烷水合物成核问题撰写了一篇评论,简要回顾了过去30年来人们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及最新进展,提出了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事件(EPME)是显生宙最严重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导致了超过80%海洋生物种的消失,同时重创了陆地生态系统。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主要为浅海相-斜坡相生物碎屑灰岩,完整记录了晚二叠世海相生物灭绝过程;该剖面包括了二叠纪-三叠纪界线(PTB)和长兴阶-吴家坪阶界线两个“金钉子”( GSSP),因此在国际晚二叠世生物大灭绝研究中至关重要。
因气候变化,地球冰冻圈自1979年至2016年间每年平均缩小约8.7万平方公里。
7月13日至15日,受地球观测组织(GEO)中国秘书处(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委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第四届亚洲大洋洲区域综合地球观测计划(AOGEO)国际研讨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来自日本、澳大利亚、瑞士、尼泊尔、新西兰、蒙古、老挝、柬埔寨等1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50余位代表,及线下50余位中方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参与网上交流互动。
中国东北地区松辽盆地北缘及其东西两翼发育众多的第四纪板内火山,包括长白山火山、龙岗火山、镜泊湖火山、阿巴嘎火山、哈拉哈火山、五大连池火山、诺敏河火山等。这些年轻板内火山的形成机制及其深部动力学过程是涉及西太平洋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的核心科学问题,也是推进解决与板块深俯冲相关重大地球科学问题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周一甲及其导师、研究员何飞与地质地球所研究员魏勇、特聘研究员尧中华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研究员张效信等合作,利用DMSP卫星长期的极光观测数据,从统计学角度探究了锯齿极光在磁暴期间的大体特征。
金属硫化物矿物是自然界常见的矿物种类之一,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受其自身结构的影响,自然条件下金属硫化物矿物极易发生风化作用,释放出重金属离子并产生酸性废水,造成周边环境重金属和酸性排水污染。随着金属硫化物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剧,由金属硫化物矿物风化引起的场地土壤、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上述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研究领域科学家的重视。
全球海底分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海山,因而板块俯冲过程必然伴随大量的海山俯冲。海山俯冲对断层滑移模式的影响,尤其与俯冲带大地震是否相关,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海山显著增强了俯冲界面的几何不规则性、力学强度的不均一性,在黏-滑(stick-slip)断层模型中海山会起到“凹凸体”(asperity)或“障碍体”(barrier)的作用,导致俯冲板片与上覆板片之间强耦合,从而诱发俯冲带大型...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徐永生团队在海面三维高度变化的同步观测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继2020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宽刈幅干涉高度计海上定标之后,近期,该团队又首次实现了海洋宽刈幅干涉测高数据的实际应用。
蚀沟形成发育与土地利用变化密切相关,东北黑土地现有100米以上侵蚀沟30余万条,使耕层变薄、地力下降,直接威胁黑土可持续利用。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OMG)深部地球物理学科组博士研究生黎雨晗、副研究员黄海波、研究员丘学林联合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GEOMAR)教授Ingo Grevemeyer,通过主动源海底地震仪(OBS)探测和深部地壳结构模拟,在中沙地块的伸展-海底扩张过程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张廷军团队发现地球冰冻圈范围平均每年以8.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缩减。近日,该研究以《1979—2016年全球冰冻圈范围变化评估》为题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协会《未来地球》杂志,兰州大学副教授彭小清为论文第一作者。
华北、华南和塔里木三个克拉通共同构成了中国大陆的基本格架,三个克拉通的形成过程和早期构造演化历史一直是国内地学界研究的重点。华北和华南的研究显示,两个克拉通的最终形成均由两个陆块元古代碰撞拼贴完成,华北克拉通在古元古代由东部和西部两个陆块拼贴形成,华南克拉通在新元古代由扬子和华夏两个陆块拼贴形成。塔里木是否也具有类似华北克拉通和华南克拉通的形成和演化历程,在某一时期由两个陆块拼贴形成?这一问题近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