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化学 >>> 无机化学 有机化学 分析化学 物理化学 化学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 高分子化学 核化学 应用化学 化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知识要闻 化学相关记录192条 . 查询时间(3.399 秒)
2009年11月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海南省海口市对中海石油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的“三聚甲醛新合成工艺技术中试研究”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开发了以离子液体作为催化剂合成三聚甲醛的新工艺技术,打通了中试试验全流程,提交了工业化工程设计软件包,形成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聚甲醛合成新工艺技术,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由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发明的“一种发光二极管用红光荧光粉及制备方法”近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树东研究员领导的能源环境工程研究组(901组)所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含氧煤层气催化脱氧技术(D-O2TE),于近日在大连通过了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主持的成果鉴定。以谢克昌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该技术首次将整体催化剂用于煤层气脱氧过程,经示范运行后表明,催化剂性能稳定,完全能够满足工业需求;整套系统工艺合理、技术可靠,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维材料摩擦学课题组研制成功纳米厚度薄膜摩擦学性能评价装置。该装置具有10-5度倾斜角度、微牛和毫牛级载荷、纳米尺度位移的精确控制功能,能够在超低载荷、大运动速度条件下实现微摩擦、微粘着、摩擦学寿命等性能的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1月19日该装置通过了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组织的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验收。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袁权院士指导、陈光文研究员领导的微化工技术研究组(903组)所研制的用于磷酸二氢铵生产的微化工系统,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催化剂长岭分公司实现了工业生产运行,目前已稳定运行半年。该项目于11月13日通过了由辽宁省科技厅组织、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主持的成果鉴定。以谢克昌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微化工技术应用的重大突破,可促进微反应技术和微化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俊彦研究员带领的研究小组,最近利用电沉积/热处理方法,构筑了一种金属基纳米陶瓷复合薄膜。这种薄膜不仅具有高的硬度,而且具有与工业用金属底材相匹配的弹性模量,是一种具有广泛工业应用前景的抗磨镀层。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化学所分子科学中心创新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北京大学合作,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分子磁体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超分子催化组在阴离子超分子化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小组利用复合阳离子得到了受体对硫酸根阴离子1:1结合的配位模式。
  分子筛是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催化材料。在过去的50年中,人们合成出大量不同结构的分子筛,但是对于它们的合成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分子筛合成机理的研究成为分子筛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研究组利用自行研制的紫外拉曼光谱仪结合原位拉曼光谱技术对分子筛以及过渡金属杂原子分子筛的合成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分子层次上研究了杂原子分子筛合成中含杂原子活...
  近日,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特种油脂和密封材料课题组在空间遥感仪器精密轴承用液体润滑剂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该课题组设计制备了新型的P201润滑油和KKP201润滑脂,两类产品性能均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成功地解决了空间遥感仪器精密轴承的润滑问题,并于2009年11月8日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和甘肃省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组织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鉴定。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研制成功的一种新型的农用复合营养型保水剂,近日获得国家专利授权。这种新型保水剂集保水、释水、保肥、赋肥于一身,无污染、工艺简单,能有效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齐华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发展制备了一种新的具有亲疏水转化性能的材料:聚苯乙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涂层。与以往制备亲疏水可转换材料的方法相比,该涂层的制备方法更加简便,耗费时间少,不需要特殊仪器,也适用于其它金属氧化物涂层的制备。制备得到的聚苯乙烯/纳米二氧化钛涂层湿润性可以调节;通过低强度紫外光照射以及加热处理,涂层可以实现超疏水与超亲水之间的可逆转换;涂层表...
 近日,在国家科技部“863”项目和“973”项目的大力支持下,由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唐芳琼研究员带领的纳米材料可控制备与应用研究组在具有中空介孔结构的“夹心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制备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10月份正式出版的《先进材料》上(Adv. Mater. 2009, 21, 3804–3807)。审稿人评价该文章“为新型药物载体的制备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该文章在《先进材料》...
  石墨烯具有原子级的厚度、优异的电学性能、出色的化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这些性能使得石墨烯在未来纳米电子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并已成为目前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要实现石墨烯的最终应用和深入研究,必须首先大规模制备石墨烯,同时实现对其形貌和组成的控制。因此,石墨烯的可控制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马东阁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发明的“近红外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及其制备方法”的专利,近日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