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天文仪器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天文仪器相关记录364条 . 查询时间(1.299 秒)
叶宇,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6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天体物理硕士学位,2018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仪器精密跟踪控制、伺服控制、仪器仪表设计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中法国际合作2.5米望远镜,SONG望远镜、南京大学时域巡天望远镜阵列等项目。目前负责南京大学2.5米大视场高分辨率望远镜...
徐灵哲,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天文学会信息委员会首届成员。1997年在河海大学获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士学位,2004年在南京大学获得计算机应用工程硕士学位。2008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得天体物理博士学位。2002年至今在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天文望远镜控制系统、观测控制系统和远程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王磊,高级工程师,1999年起参加大科学工程LAMSOT的研制,至今一直从事天文仪器及精密机械设计工作。作为仪器本体结构负责人完成了LAMOST低色散、2.16高色散、泰国中色散、极地等7台光谱仪结构设计及装调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了2.4米高色散的研制工作。另外,还参与或主持了十余台景物模拟器和平行光管的研制。
左恒,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南京天光所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200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10年在中国科学院取得博士学位,获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2015-201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访问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一年。研究方向包括大口径自适应变形镜技术、深度学习在自适应光学中的应用、主动光学关键技术研究...
周国华,正高级实验师,1989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2005年到南京天光所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工作至今。研究方向:拼接镜面主动光学/主动反射面核心执行器件、光学/射电望远镜的位移促动器技术。参与LAMOST工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重点/面上等多个项目工作。发表论文21篇,专利授权12项。
李爱华,高级工程师,博士,2005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硕士学位,2016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望远镜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领域与方向为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控制技术的研究,作为项目主要参与者参加国家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曾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张志永,高级工程师,2004年和2007年毕业于河海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天文仪器与技术的研究。先后参加了中法国际合作2.5米望远镜、中国SONG望远镜、南京大学1m望远镜、南极双通道太阳望远镜和BSST望远镜项目,负责望远镜镜筒的设计和装调工作;同时参与了摩擦传动、轴系磁悬浮支撑低速特性等基金项目,主持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申请专利6项。
牛冬生,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天文仪器结构、精密机械及镜面支撑技术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
由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承接的“司天工程”Mini阵望远镜项目于2021年7月20日完成出所验收,7月26日完成台站验收,预期2022年投入科学观测使用。 司天Mini阵望远镜,为司天阵望远镜原理样机之一,由三台大视场折反射望远镜组成,其光学系统采用CSTAR(中国之星南极小望远镜阵列)类型;口径300mm,焦比F3,视场5°;全视场成像质量FWHM≤3″;实测恒星速度跟踪精度RMS≤0.3″/...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郑奕团队提出了采用逆向地图投影进行主镜划分的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Primary mirror segmentation for large optical telescopes: an inverse map projection approach为题,发表在Applied Optics上。该研究分析了已有和在建的光学望远镜、典型射电望远镜的...
光学望远镜的非球面主镜采用多块子镜拼接的设计能够突破口径限制,由小拼大——使得地面望远镜迈向30米口径,或者由大缩小——将子镜折叠后放入火箭整流罩发射到空间。根据高斯绝妙定理(Gauss theorem egregium)非球面是不可能划分成形状一样、面积相等的六角形的,而子镜间的形状、质量差异将很大程度地影响支撑结构、镜面精度。因此弯曲主镜的划分既涉及拼接镜面的基础理论,又是此类望远镜建造的工程...
为面向天文高精度偏振测量研究及实测需求,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郭晶副研究员团队完成了基于液晶延迟器(分别包括铁电液晶延迟器FLC和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LCVR)的偏振测量关键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了液晶延迟器的电光特性定标、电光型调制偏振方案的设计与优化、偏振响应定标与校正、偏振数据处理与偏振信号重构等核心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多变量非线性约束的偏振效率优化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20...
建造更大口径的天文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光学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但是,随着镜面尺寸的增大,也会带来制造、加工、装调等技术方面的难题。主动光学拼接镜面技术是突破传统单镜面光学望远镜口径限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将大镜面采用大量小镜面拼接而成,不仅能解决制造上的技术难题,还可以节约成本。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作为主要研制单位承担的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
2021年6月4日,国家天文台邓元勇研究员主持的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2021年第一次(总第13次)现场监理会议在上海技物所召开。目前,AIMS项目已进入结题验收前的关键阶段,此次监理会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基金委数理学部领导、院主管处领导及各承担单位的所领导参加了本次监理会,会议由监理组组长王成主持。
大视场像质优秀的光学望远镜是天文巡天观测的核心设备。但是,光学系统中的光学元件失调会造成各视场上的像差有规律的失对称性的退化,降低观测图像的质量,影响望远镜观测效率;利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基于星像测量的望远镜光学系统的准直关键技术逐渐发展起来。点扩散函数(PSF)不仅直接反映大视场高像质光学望远镜成像质量,更与天体形状测量、光度及位置测量精度直接相关。近年来,大视场高像质光学望远镜PSF建模和应用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