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地质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海洋地质学相关记录1258条 . 查询时间(4.314 秒)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谭烨辉研究员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在海洋碳汇形成机制——铁-铝假说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Aluminum increases net carbon fixation by marine diatoms and decreases their decomposition: Evidence for the iron–aluminu...
化石资料显示,在距今6.35到5.39亿年前的埃迪卡拉纪海洋里,先后出现了许多形态独特的生物类型。它们包括多种不同形态的细菌,分类位置未定、身体周围长有不同形态的复杂装饰的大型疑源类,小至几十微米、大至数厘米的多细胞藻类,以及可能是动物早期祖先类型的生物。生物体的身体和各个发育阶段很难全都完整地保存为化石,有些仅保存了整体轮廓,有些保存了抗降解的细胞或组织结构,另一些则保存了它们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
近日,国际著名地学期刊《地质学》(Geology)第49卷第5期刊发了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钟广法与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彭晓彤的合作研究论文“Transport and accumulation of plastic litter in submarine canyons—The role of gravity flows”。该论文揭示了利用载人深潜技术研究南海西北部一条海底峡谷内...
蛇纹岩富含水、卤素、稀有气体及多种微量元素,是俯冲带流体的重要来源,在全球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厘清俯冲蛇纹岩对弧岩浆的物质贡献,对于理解俯冲带物质迁移与循环具有重要的意义。硼(B)同位素是俯冲蛇纹岩的一种有效示踪剂,中科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曾志刚研究团队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Glenn Gaetani研究团队合作,采用离子探针分析了冲绳海槽(琉球俯冲带)南部八重山地堑...
台湾-菲律宾地区受到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澳大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周边发育多条俯冲带,形成了多板块俯冲系统,其内部的板块俯冲形态、软流圈速度场等与单板块俯冲系统存在非常大的差异,同时导致复杂的碰撞造山过程及特殊的岛弧火山演化。而目前对上述地质构造现象的解释缺少关键的地震学证据。近年来,中科院海洋所董冬冬研究组范建柯副研究员与日本东北大学赵大鹏教授合作,利用国际公开的地震学数据,对台湾-菲律宾地...
2021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晚,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组织专家评选的2020年度“中国好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2020年度“中国好书”盛典上揭晓,共有33种图书入选。我校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的科普著作《深海浅说》名列榜单。
2021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阎军科研团队开创性研发且独有的“中科海开拓”系列深水可视化可控沉积物柱状取样系统完成装备成果转化,近日正式入列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海洋地质九号”地球物理勘探船。
The rate of sea level rise in the 20th century along much of the U.S. Atlantic coast was the fastest in 2,000 years, and southern New Jersey had the fastest rates, according to a Rutgers Universi...
A new study co-authored by a Tulane University geoscientist shows that human efforts to tame the Mississippi River may have had an unintended positive effect: more rapid transport of carbon ...
2021年3月10日,BGEG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超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Development of carbonate-associated phosphate (CAP) as a proxy for reconstructing ancient ocean phosphate levels 在国际著名地球化学期刊《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上在线发表。论文...
近日,国际地学期刊Lithos在线刊发中国科学院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曾志刚课题组和合作者关于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热液区玄武安山质岩浆中硫化物饱和及溶解机制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了解俯冲带岩浆系统对热液系统的物质贡献方式提供了研究支撑。该研究在西太平洋弧后盆地热液区玄武安山岩中发现了岩浆硫化物饱和及溶解现象,通过全岩地球化学和矿物化学的研究,明晰了硫化物饱和时岩浆房深度以及寄主岩浆的温度、氧逸度、含水...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孙卫东课题组李贺、孙卫东与综合大洋钻探(IODP)351航次首席科学家Arculus教授等IODP专家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关于新生代伊豆小笠原俯冲起始的文章。俯冲带和岛弧早期阶段形成的岩浆特征与成熟岛弧体系的岩浆特征有所不同,是研究俯冲起始的切入点。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IBM)俯冲体系早期阶段主要由低钛-钾拉斑玄武岩和玻安岩组成。国际大洋钻...
Freshwater is accumulating in the Arctic Ocean. The Beaufort Sea, which is the largest Arctic Ocean freshwater reservoir, has increased its freshwater content by 40%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ow and...
中尺度涡在海洋中随处可见,其携带了约90%的海洋动能,在经向物质和能量输运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发现,中尺度涡的种类丰富,除了在表层旋转速度最大的表层涡旋,还有在次表层旋转速度最大的次表层涡旋。然而,对于不同结构涡旋的全球分布特征未有清楚的认知。斜压不稳定是中尺度涡旋最主要的生成机制,针对斜压不稳定的研究对理解不同结构涡旋的生成机制和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中科院海洋所王凡团队通过线性稳定性分析得到了...
国际地学刊物《全球和行星变化》(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Top 5%)近日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万世明研究组与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f South Asia and its link to Himalayan uplift and climatic cha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