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海洋科学 >>> 海洋物理学 海洋化学 海洋地球物理学 海洋气象学 海洋地质学 物理海洋学 海洋生物学 河口、海岸学 海洋调查与监测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海洋科学相关记录14428条 . 查询时间(0.489 秒)
2022年7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颜文学科组在南大洋上升流与南极气候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上。
2022年7月1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项目“全域海洋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启动暨进展汇报会在宁波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来自武汉科技大学、海军研究院、西北有色院、北京玻钢院、鞍钢集团、中船725所、中科院武汉情报中心、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8家项目承担单位近50名专家参会。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李仲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项目负责人薛群基院士主持。
工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大规模使用,导致具有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被大量排放至大气中,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目前大量研究聚焦于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期的区域气候变化,然而在未来碳中和愿景实现后,当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下降时,已经变化的气候会原路返回吗?热带降水作为全球能量和水份循环的重要环节,其空间分布的变化通过大气环流影响着全球的区域气候。它在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下降期的变化是否一致?背后是什么过程主导其在上升和下...
2022年7月4-5日,由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主办的“首届青年海洋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召开,百余位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参会。 论坛以“多圈层、多学科热带海洋,气候变化,海洋灾害”为主题,围绕多圈层、多学科的海洋科学问题,旨在打破学科界限,实现多学科交叉协同发展。
2022年6月24日,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中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青岛召开。
2022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王晓雪团队首次利用造礁石珊瑚的无创侵染模型,解析了珊瑚病原菌——溶珊瑚弧菌(Vibrio coralliilyticus) 突破珊瑚共生菌群屏障,引发石珊瑚组织脱落病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The coral pathogen Vibrio coralliilyticus kills non-pathogenic holobiont competi...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张海滨团队及其合作者在南海及西北太平洋海域发现多个深海蛇尾新物种及新记录种,相关三篇研究论文分别发表在ZooKeys、European Journal of Taxonomy上。
郭志刚,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地球化学,大气环境化学。
2022年6月30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中强教授团队,联合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chael J. Benton教授和美国南加州大学David J. Bottjer教授以及地质过程和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来时教授团队等国内外合作者,利用遗迹化石大数据以二叠纪-三叠纪之交为例,评价以软躯体生物为主导的内生动物生态系统在生态大危机之后的抗灾恢复能力,揭示它们在温室海洋...
2022年6月27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晓雪团队通过研究珊瑚体内具有生态竞争的假交替单胞菌和弧菌之间的互作,揭示了一种移动基因组增加弧菌基因组可塑性,驱动弧菌遗传和表型多样化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Mobile Genetic Elements Used by Competing Cor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Increase...
2022年6月21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夏少红团队,以突破珊瑚岛礁本体浅表三维精细成像为目标,在南海典型珊瑚岛礁开展了基于海洋环境噪声的探测试验和成像研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工程学领域TOP期刊Engineering《工程学》上。
珊瑚礁是造礁石珊瑚群体死亡后,其残骸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岩土体,具有明显的二元沉积结构,上部为松散的珊瑚礁砂,下部为礁灰岩。作为珊瑚礁主体的礁灰岩,具有明显区别于常规陆源岩体的成岩作用类型。该成岩作用以生物化学胶结、重力压密及后期的冷变质作用为主,而陆源岩石是以高温、高压成岩作用为主,因此珊瑚礁岩体以多孔、低强度、脆性为特征,具有明显的地貌差异性和沉积分带性。
2022年6月6日,“探索二号”科考船搭载着深海基站等装备返航,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深海/深渊智能技术及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2022年度南海海试任务。
2022年6月2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解习农教授、杜学斌教授团队在国际地学TOP期刊《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美国地质学会刊)上发表论文,报道了南海西沙群岛全新世-上新世时期生物礁发育的气候背景及海平面控制因素。
作为海洋中广泛存在的运动现象,海洋中尺度涡旋是海洋动能的主要载体,对全球动量、热量和物质传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涡分辨率全球或区域海洋模式对于中尺度涡的模拟存在显著误差,例如部分研究认为模式模拟的中尺度涡“不死”,体现为模拟涡旋强度偏强、生命期偏长。然而,由于运行高分辨率模式对计算资源需求巨大,全球海洋中尺度涡的模拟一直缺乏系统、全面、定量的评估。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