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大气科学 >>> 大气探测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大气探测相关记录629条 . 查询时间(3.721 秒)
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增加是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卫星观测提供连续的全球 CO2反演产品,揭示大气CO2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然而,气候变化模拟研究大多是基于全球平均或纬向平均的大气CO2浓度假设。
21世纪以来,随着中部型El Ni?o的频繁发生,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理论和预报遭到了非常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尽管已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中部型ENSO的物理机制仍然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全球各大模式对其的模拟也存在严重的缺陷。由于环流模式包含的物理过程和参数过于复杂,这使我们很难进行机理突破并给出直接改善方案。
吴昊,男,副教授,中共党员。202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变化专业,师从美国马里兰大学李占清教授,主攻气溶胶在大气污染成因,云-气溶胶-边界层相互作用等,先后获得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学士(2009),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硕士(2016)学位。曾经工作于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长期从事温室气体、气溶胶、臭氧、辐射等大气本底观测业务,致力于研究大气新粒子生成...
近日,安光所高晓明研究员课题组在大气温室气体高精度探测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改进怀特池和射频噪声源的大气N2O和CO高精度探测》为题发表在国际刊物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上。
为适应气象和大气污染探测的新形势,研发可移动、测量周期长、无假设前提的新型大气参数垂直廓线测量方法,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大气光学研究中心的邵士勇等联合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发明了一种同时获得多个大气参数垂直廓线的新方法。目前该发明专利已获得美国专利局的授权,并已通过欧洲专利局的实审流程。
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是海气相互作用最重要的因子,它是大气的下边界,又受大气条件的控制,天气到气候时间尺度的变化都与其相关。由太阳辐射和地球旋转引起的SST日变化是SST 最重要的变化之一。日变化又是SST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全球海域SST日变化幅度超过2℃经常可见。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申报工作于2021年3月20日顺利完成,申报各类基金项目共计240项,申请量创近年新高。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项;面上项目120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9项;重点项目17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自由申请)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1项;联合基金项目10项;各类项...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光学遥感研究中心洪津研究员和易维宁研究员科研团队在亚米级尺度光学遥感影像大气邻近效应影响因子分析和校正算法模型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工作以《亚米级光学卫星影像大气邻近效应自适应校正算法:应用于WorldView-3全色影像》为题发表在遥感领域顶级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光学遥感研究中心孙斌副研究员与德国莱比锡大学气象系研究人员在新型蒙特卡洛三维辐射传输模型,以及基于三维辐射传输模型的大气临近效应校正应用等方向合作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谢品华研究员科研团队在重霾环境下地基多轴差分光学吸收光谱(MAX-DOAS)观测气溶胶和二氧化氮立体分布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工作以《基于辐射传输模型模拟评估不同气溶胶条件下MAX-DOAS廓线算法反演气溶胶和痕量廓线》为题发表于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研制的高分多模卫星大气同步校正仪(如图1)在轨测试结果发布。在轨测试表明,大气同步校正仪反演结果与地基观测具有较高一致性,能够提供高精度同步大气参数。将大气校正后真彩图与校正前比较可发现,在大气校正的支持下,主载荷影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均有较大提升。
气溶胶模式通常用来描述特定区域的典型气溶胶性质,是辐射传输计算中不可缺少的输入参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光学遥感研究中心孙晓兵研究员团队近期在我国区域气溶胶模型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1年9月13至16日,今年第14号强台风“灿都”从南向北穿过东海,并在上海临港新城以东海面陷于停滞。在此期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共计5套浮标系统先后获取到“灿都”台风过境期间的实时观测数据。
2021年9月13日,发表于《自然-食品》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与全球食品生产有关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每年约等同于17318兆克(173.18亿公吨)CO2,其中57%对应于动物性食品的生产,29%对应于植物性食品。这些计算基于2010年前后200余个国家的数据,包括了与动物饲料、运输和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温室气体。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者评估了与全球食品生产有关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每年约等同于17318兆克(173.18亿吨)CO2,其中57%对应于动物性食品的生产,29%对应于植物性食品。这些计算基于2010年前后200余个国家的数据,包括了与动物饲料、运输和国际贸易等多种因素相关的温室气体。相关研究2021年9月13日发表于《自然—食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