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大气环境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大气环境学相关记录2034条 . 查询时间(2.436 秒)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团队着眼于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当前我国重点城市群大气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面向区域、行业的大气污染问题,坚持聚焦科学前沿,在大气环境和污染控制领域的污染源排放、污染形成机理、健康效应、削减技术及控制策略、大气环境管理及辅助决策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凝练形成了大气污染物源辨识及复合污染形成机理、环境催化技术与新型大气污染物控制、工业废气净...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生态水文研究组联合云南大学、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相关科研人员,基于我国辽东湾连续两年(2019-2020)生长时期大气水汽δ2H和δ18O原位连续观测数据,探究了该区域大气水汽的季节、日尺度和天气事件中大气水汽同位素信号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大气水汽δ2H和δ18O及d-excess在季节和日尺度上随着观测高度呈现显著不同的变化...
近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厅批准发布了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组织制修订的4项地方标准《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1996-202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1995-2024》《煤质活性炭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64/819-2024》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DB64/T702-2024),将于2024年5月4日开始实施。这是我区在生态环境领域首次发布地方标准最多的一...
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成果:1、大气转化、沉降的关键过程与海洋环境效应。2、近海生态灾害发生机理、危害过程与快速检测技术。3、微纳米颗粒的环境效应和生物响应。4、滨海地下水污染与海水入侵防控关键技术。5、海水养殖污染控制新技术。
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臭氧污染呈加剧态势,成为继PM2.5之后又一制约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污染物。臭氧的形成与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和比例密切相关,且呈现出强烈的区域特征和季节差异。然而,大多数研究只关注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很少有研究系统的阐述臭氧生成敏感性的时空变化,这严重困扰了臭氧污染分区域、分季节治理工作的开展。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一流学术期刊的重要指示,鼓励科技工作者将更多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从源头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组织开展了第八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经过各学科领域专家推荐、初评遴选、终评审定并向社会公示,最终确定201篇入选论文,环境学院曾贤刚教授《中国臭氧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健康效应》论文入选。
本发明涉及低合金钢的大气腐蚀模拟技术,特别提供了一种模拟低合金钢在 富盐盐湖大气环境下腐蚀过程的试验方法。以低合金钢为试验材料,以稀释20~50 倍的盐湖水为腐蚀介质,按“浸渍→干燥→湿润”顺序每20~30分钟循环一 次,其中:浸渍40~50℃,2~4min;干燥50~70℃,15~20min;湿润40~50℃, 3~6min;试验时间为6~96小时。本发明具有模拟性、加速性和重现性,以此来 模拟...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的大气腐蚀模拟技术,具体为一种模拟不锈钢在富盐盐湖 大气环境下腐蚀过程的试验方法。以不锈钢为试验材料,以稀释10~100倍的盐 湖水为腐蚀介质,按“浸渍→干燥→湿润”顺序每10~20分钟循环一次,其中: 浸渍40~60℃,1~2min;干燥50~70℃,8~15min;湿润40~60℃,1~3min;试 验时间为5~30天。本发明具有模拟性和重现性,可用于研究不锈钢在富盐盐湖 大气...
臭氧污染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
本发明涉及低合金钢的大气腐蚀模拟技术,特别提供了一种模拟低合金钢在重工业污染大气环境下腐蚀过程的试验方法。以低合金钢为试验材料,以0.01-1%体积浓度的SO2气氛为腐蚀介质,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饱和湿度,试验时间为6-48小时。本发明具有模拟性、加速性和重现性,以此来模拟重工业污染大气腐蚀过程,可用于研究各种低合金钢在该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行为,进行评价和预测,为合理选材和选用合适的防护方法提供...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谱原位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大气环境模拟装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恒定磁场横向塞曼效应大气汞检测方法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利:激光自混合大气颗粒物多物理参数测量方法和装置
2023年10月30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进生研究团队在大气科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发表题为Exploring the amplified role of HCHO in the formation of HMS and O3 during the co-occurring PM2.5 and O3 pollution in...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