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环境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环境科学技术 铅相关记录156条 . 查询时间(1.494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利:一种利用耐寒冬油菜品种冬季修复镉铅污染农田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铅锌冶炼场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应用
《废铅蓄电池资源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作者:陈扬,张正洁,刘俐媛 出版日期:2017 出版者:化学工业出版社 文献子类:编著 出版地:北京 语种:中文 URL标识:查看原文 源URL:[http://ir.ihep.ac.cn/handle/311005/281290] 专题:高能物理研究所_多学科研究中心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陈扬,张正洁,刘俐媛. 典型含铅废物风险控制技术[M]. 北京:化学工...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面临的重要环境与健康问题,比如在我国约有五分之一的耕地面积遭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包括砷、汞、镉、铅、铜、铁等,由于具有富集性,在环境中难以降解。砷、铅、汞和镉在2019年的美国国家毒物和疾病登记署(ATSDR)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化合物清单中分列第一、第二、第三和第七位。这四种重金属都具有神经等多种毒性。以往研究往往关注单一金属暴露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然而,多种...
以常见的磷氮双成份磷酸二氢铵为改性剂,间苯二酚/甲醛和F127为碳源和模板剂,成功制备了对痕量铅具有高灵敏度的氮磷双改性介孔碳OMC-MAP改性玻碳电极。通过N2吸附脱附等温线、FT-IR、XPS和阳极溶出伏安法对OMC-MAP的物化性质及其改性玻碳电极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OMC-MAP具有较高的孔容(0.835 mL·g−1)、比表面积(579 m2·g−...
为解决我国废弃产品环境污染问题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困境,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国务院现已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该项制度的推行实施,可减轻环境治理负担,推动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模式,促进企业技术升级,但该项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以铅蓄电池行业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相关制度不健全、回收利用体系不完善、缺乏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和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等。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河南省的废铅...
为定量评估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输出平衡,以浙江省衢州市某典型镉(Cd)、铅(Pb)中、轻度复合污染农田为研究对象,对其主要输入源(大气沉降、灌溉、肥料和农药)的Cd、Pb输入通量以及输出通量(水稻秸秆与籽粒移出)开展了长期监测与定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沉降通量无显著季节变化,由大气沉降导致的Cd、Pb年均输入量分别为3.18和54.46 g·hm-2,输入量占比分别达到34.98%和34.9...
2019年10月16日-17日,中国环科院在京组织召开全球环境基金《国际化学品管理战略方针》(SAICM)下新出现的化学品政策关注问题的全球最佳做法项目——“中小型含铅涂料生产企业技术试点”课题启动会及研讨会。该课题由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承担,联合国环境署、塞尔维亚国家清洁生产中心,美国驻华大使馆、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中小型涂料...
以废铅酸蓄电池中铅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用NH4HCO3为脱硫剂对铅膏进行脱硫转化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反应过程中PbSO4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及NH4HCO3浓度对铅膏脱硫转化的影响;利用固液多相反应的收缩核模型,分析了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并计算了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及表观反应级数。结果表明:在实验选取的条件范围内,提高反应温度、增大NH4HCO3浓度及加快搅拌速度均可以促进铅...
以镉铅污染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二乙基三胺五乙酸(DTPA)与柠檬酸混合连续淋洗对土壤中Cd和Pb的淋洗效果及其淋洗后土壤肥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EDTA/DTPA与柠檬酸混合淋洗可高效淋出污染农田土壤中Cd和Pb。1 g/L EDTA+4 g/L柠檬酸一级混合淋洗对Cd、Pb的淋洗率分别为57.3%和60.7%,连续3级淋洗后达63.5%和70.3%。1 g/L DTPA...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清洁能源技术与炭材料研究组(汪印团队),以净水活性炭为载体,纳米零价铁为活性中心,首次合成极低纳米零价铁负载量、具备高效安全转化水中铅离子功能的净水炭。该研究以安全高效转化水中铅离子为目标,通过调控负载的纳米零价铁的尺寸、形状、分散性以及表面组成等特性,显示出5min内完全转化水中铅离子,转化能力相对原净水炭提升8.2倍的优异效果。铅离子与负载纳米零价铁净水炭的相互...
2018年3月20日,自然科学史所周文丽副研究员、李亮副研究员、马敏敏副研究员承担的2014年度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已顺利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审核,准予结题。
重金属铅是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皮肤、消化道及呼吸道渠道进入人体。日前,中科院东北地理所于洪文、王娜娜等研究人员在水体铅污染净化研究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布于《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铅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L,自来水中可接受的铅最大浓度仅为0.05mg/L。因此,如何高效去除水体中的铅,降低水体铅污染程度显得尤为重要。科研人员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通过一种简...
2016年7月15日,应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邀请,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千人计划”入选者杨传芳研究员作为“生物能源与过程高端论坛”主讲人,到所作了题为“多级结构纳米二氧化钛/纤维素复合材料用于水体中铅(II)的分离”的学术报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