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工程 communications”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12/24/202412241003074.png)
甲烷(CH4)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将其选择性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以缓解当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单独的光化学催化过程在驱动CH4转化为C2+方面遇到了无法充分利用太阳能光谱及缺乏C-C偶联驱动力的问题。利用催化剂的光热效应可实现催化剂表面局部高温,加热活性位点,促进自由基碰撞、光载流子迁移、反应物活化和产物脱附,从而提高催化性能。然而,由于光催化过程...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1/18/2024118162816389.jpg)
近日,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手性功能分子合成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IF = 16.6)发表题为《Diversity-oriented Synthesis of P-stereogenic and Axially Chiral Monodentate Biaryl Phosphines Enabled by C-P Bond Cleavage》的研究论文。安徽...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44/16/2024416145213732.jpg)
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黄维院士、秦天石教授、王芳芳副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报道“榫卯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图)
黄维 秦天石 王芳芳 Nature Communications 榫卯结构 钙钛矿 太阳能 电池
2024/4/16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3/1/202331145339506.png)
碳原子和氮原子是组成各种有机分子的最基本原子类型。目前,虽然大部分由碳原子和氮原子组成的活性中间体已经被广泛研究,但是1-氮杂联三烯(Alkylidene ketenimine),作为少数未被充分研究的功能中间体之一,具有独特的多重累积双键结构,其通式为R2C=C=C=NR,是一种高活性反应中间体。传统上认为氮杂联三烯需要闪式真空热解等非常苛刻的条件下形成,制备难度过大,因此,目前对于氮杂联三烯的...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32/15/2023215171522286.png)
近年来,过渡金属氧化物以其可变的氧化价态,成本低廉,易于制备而引起广泛关注。此外,鉴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理论比电容较高且电活性较好,故而在储能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在本工作中,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双缺陷工艺构建富含氧空位和Mo掺杂的NiCo2O4(R-Mo-NiCo2O4)。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210/25/2022102511922753.jpg)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2022年6月9日方东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文揭示SMYD5在基因启动子区域催化组蛋白H3K36三甲基化(图)
基因启动 催化组蛋白H3K36 三甲基化
2022/10/25
组蛋白修饰作为表观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调节细胞内基因表达的功能。其中研究较多的H3K36位点甲基化通常被认为是富集于基因间区和基因区的活性标记,其功能包括参与细胞活动,DNA损伤,转录起始,RNA剪切,RNA m6A修饰等。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14/23/2021423145729716.png)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康振辉教授、邵名望教授与刘阳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图)
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康振辉 邵名望 刘阳 Nature Communications 催化
2021/4/23
近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FUNSOM)康振辉教授、邵名望教授和刘阳教授等人首次利用自主设计和研发的原位瞬态界面动力学测试系统发现了碳点(CDs)的电子势阱效应,并揭示了盐离子对该电子势阱效应的增强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碳点(CDs)电子势阱效应的非金属光催化剂(PM-CDs-30),同时在原位瞬态测试系统的协助下构建了热-动力学模型,获取了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反应机理、催...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13/30/2021330114432405.png)
同济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徐涛课题组发展可见光/镍催化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用于有机硼化合物的高效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图)
徐涛 可见光 镍催化 不对称 还原反应 有机硼化合物
2021/3/30
近日,我校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徐涛教授课题组发展可见光/镍催化的不对称还原反应用于有机硼化合物高效合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碳碳键的合成是有机合成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过渡金属催化的偶联反应可以高效、精准地实现碳碳键的合成,在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及药物的合成中取得了广泛应用。现阶段,碳(sp2)-碳(sp2)的成键反应已十分成...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211/26/202112616301643.png)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图)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Nature Communications 锂金属电池
2021/1/26
近日,我校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青年教师罗丹博士为第一作者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SCI影响因子:12.121)上发表了锂金属电池领域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特聘教授陈忠伟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和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王新副教授及上海交通大学陈立桅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大学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林欣蓉课题组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报道一种官能化的金属有机框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用于锂金属固态电池
金属有机骨架 林欣蓉课题组 空气电池 锂硫电池
2022/9/22
我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费大国,利用新型储能设备储存新能源以替代传统能源迫在眉睫,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锂离子电池让可穿戴电池、超微植入电池、电动车等先进供能及动力设备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年来,锂离子电池从具有严重安全隐患的液态电池向安全性能更强、加工性能更好的固态电池方向发展,锂金属负极在固态电池中的使用亦将理论容量有效提升至石墨负极的10倍以上,驱动下一代储能设备如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的...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99/3/20199314592212.png)
高效生物传感与检测作为一种关键平台技术,对反应器发酵过程放大和高通量筛选平台搭建并最终实现绿色智能制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围绕这一目标,生物反应器工程国重室主任张立新教授团队利用团队前期开发的细菌别构转录因子(allosteric transcription factors, aTF) 和CRISPR/Cas12a建立了新一代小分子传感和检测平台,简称CaT-Smelor (CRISPR/Cas12a...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94/25/2019425155710798.png)
北京化工大学孙晓明教授、刘文教授与俄勒冈州立大学冯振兴教授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研究论文(图)
北京化工大学 孙晓明 教授 刘文 俄勒冈州立大学 冯振兴 研究论文
2019/4/25
近日,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孙晓明教授和刘文教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Boosting Oxygen Evolution of Single-Atomic Ruthenium through Electronic Coupling with Cobalt-Iron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的...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84/24/201842494317316.jpg)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毛秉伟、董全峰教授等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图)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毛秉伟 董全峰 教授 Nature Communications 碱金属 金属锂 电池
2018/4/24
化学化工学院毛秉伟教授、董全峰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碱金属负极界面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Designable ultra-smooth ultra-thin solid-electrolyteinterphases of three alkali metal anodes”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1339)。金属锂是下一代高能量密...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83/26/2018326153652640.jpg)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野教授课题组与邓德会研究员课题组(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程俊教授课题组(化学化工学院)合作,在甲醇C−C偶联直接制乙二醇的研究上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Visible light-driven C−H activation and C−C coupling of methanol into ethylene glyc...
![](http://www.firstlight.cn/upload/imgfile/20181/5/201815115052610.jp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 研究成果 仿生温度 石墨烯膜
2018/1/5
2017年12月8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赵勇教授、王女副教授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仿生温度响应石墨烯膜用于门控及分子分离”(英译:Bioinspired graphene membrane with temperature tunable channels for water gating and molec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