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核科学技术 >>> 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核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铅相关记录15条 . 查询时间(0.078 秒)
2021年8月19日,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公司(Rosatom)宣布,已完成对BREST-OD-300铅冷快堆基础底板的混凝土浇筑工作。该反应堆正在位于谢韦尔斯克的俄罗斯核燃料产供集团(TVEL)西伯利亚化学联合体(SCC)进行建设。
2021年7月29日,俄罗斯核燃料产供集团(TVEL)宣布,用于生产致密混合铀钚氮化物燃料(MNUP)芯块的设施已在试点示范能源综合体(ODEK)建设现场完成安装。MNUP燃料是专为BREST-OD-300铅冷快堆开发的,燃料制造涉及混合铀钚氮化物碳热合成、燃料芯块制造、燃料元件组装及燃料组件制造等4条生产线。辐照后产生的乏燃料将会进行后处理,之后运往再循环设施再生为新燃料。
2021年4月15日,由我校牛风雷教授负责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液态铅铋合金综合氧控系统的研制”启动会在华北电力大学召开。校长杨勇平、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晓平院士、项目专家组及部分项目组成员出席会议。会议由校科研院常务副院长乔开文主持。
本文基于多通道热工模型与功率计算模型,在快堆分析程序SARAX的基础上开发了可用于分析小型铅铋冷却快堆在无保护超功率事故、无保护失流事故及无保护失热阱事故发生时瞬态安全特性的计算功能,并利用该程序计算了在不同事故情况下,堆芯反应性、功率以及热工参数随时间的变化,分析评价了堆芯的中子学和热工水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堆芯在发生事故时具有固有安全特性。
铅铋冷却快堆作为第4代反应堆候选之一具有安全性高等特点,研究其在正常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商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STAR-CCM+,使用流固耦合的方法对带有绕丝结构的19棒束铅铋组件进行数值分析,探究了质量流量、功率等边界条件对组件内部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FD方法在子通道中心温度和壁面温度预测上与实验结果取得了较好的一致。同时,绕丝结构的存在使得子通...
以提高铅铋快堆的经济性与固有安全性为目标,开展100 MWt超长寿命小型自然循环铅铋快堆SPALLER-100概念设计,在选用PuN-ThN燃料和208Pb-Bi冷却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添加固体慢化剂BeO的燃料组件设计方案,开展了堆芯布置研究和控制棒系统设计,分析了堆芯物理特性与稳态自然循环特性。结果表明:在低燃料装载量和小堆芯体积条件下,SPALLER-100堆芯换料周期达32 a,平均卸料...
针对铅基快堆长寿命、小型化、自然循环的设计目标,构建铅基快堆堆芯模型并开展燃料选型研究,选取U-Pu、Th-U循环燃料及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金属燃料,分析比较了不同燃料的物性参数、在不同能谱条件下的堆芯物理特性。结果表明:在偏软能谱中,Th基燃料堆芯增殖能力更强,反应性系数负值更大,热工安全裕量更大、裂变产物容留能力更强;PuN-ThN燃料堆芯燃耗特性最佳,可在较疏松栅格条件下获得较强增殖能力...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获悉,由该所先进核能研究团队(以下简称FDS团队)牵头的“麒麟一号”中国铅基快中子反应堆研发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设计研发的世界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铅基堆冷却剂技术综合实验回路”和“铅基堆冷却剂氧测控技术”日前通过成果鉴定。鉴定专家组认为,两项成果的实验能力和运行参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氧测量与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
记者2016年9月19日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了解到,该所先进核能研究团队(FDS团队)牵头的“麒麟一号”中国铅基快中子反应堆研发工作近期取得重大突破,权威专家组一致认为:铅基堆冷却剂技术综合实验回路的实验能力和运行参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突破了氧测量与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化,对促进中国第四代核能铅基反应堆的工程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FDS团队经过多年技术攻关,成功自主研制多套铅铋合金全自动氧测控系统,标志着中国铅基反应堆冷却剂工艺控制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记者2014年3月3日从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成功建成世界最大的铅铋回路试验装置,多项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提升中国在先进核能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据悉,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建成“多功能铅铋堆技术综合实验回路KYLIN-II”已通过包括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内的专家评审。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该装置是世界最大的多功能液态铅铋综合实验平台,回路...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2010年11月26日发表公报说,该中心进行铅离子对撞项目不足3周,大型强子对撞机三大探测器实验对宇宙形成之初可能存在物质的探测已有新发现。
建立了1个描述ITER液态锂铅回路鼓泡提取器复杂的流体动力学的数学模型。模型中的等式无量纲,有合适的边界条件,依据正交搭配完成模拟计算。为更好地理解不同参数对鼓泡器性能的影响,引入许多假设,并将提取效率作为过程参数进行分析与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鼓泡柱提取系统的初步设计参数。
液态铅铋合金综合实验装置初步设计。
利用慢化法测定了铅对14兆电子伏中子的(n,2n)截面σ_(n,2n)、去弹性散射截面σ_(ne)和增殖因子M。其结果分别为:σ_(n,2n)=1.7±0.3靶;σ_(ne)=2.6±0.1靶;M=1.18。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