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动力与电气工程 >>> 工程热物理 >>> 工程热物理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程热物理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57条 . 查询时间(1.477 秒)
张航,华北电力大学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教授,作为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等20余个SCI期刊的审稿人。研究方向:微纳尺度能量输运;热功能材料与器件。
近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储能研发中心在高导热低介电聚合物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随着通讯电子设备越来越面向微型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图1),常见聚合物封装材料的本征导热系数低,无法满足散热需求。不恰当的导热填料会给设备带来寄生电容,降低信号传输质量,而信号传输质量与材料介电常数相关。这便对电子封装材料提出了兼顾具有高导热、低介电常数要求。然而,实际中高导热系数和低介电常数往往是一种取舍关系,高...
2021年12月17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兆瓦级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机组顺利竣工。机组为一次回热布雷顿循环,由燃气锅炉提供热源,采用两级压缩和两级膨胀做功,设计参数国内领先。自2020年12月开工以来,在研究所精心组织和合作各方通力协作下,研发团队克服疫情、施工、土建配合等种种困难,整套机组历时一年完工。研发团队牵头突破了近临界压缩机气动优化及结构紧凑化设计、高参数透平高温轴冷却技...
近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涡轮叶片复杂端区气膜冷却的布局方法方面取得进展。鉴于当前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的高压涡轮叶片工作温度已达到1600摄氏度以上,远高于单晶材料的许用温度(1000摄氏度左右),为保证高压涡轮的可靠运行,研究人员针对高压涡轮叶片端区复杂流动和传热问题开展了气膜冷却布局方法的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团队在压气机机匣处理优化设计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航空发动机的推重比与效率导致了其压气机级负荷的不断提升。在压气机内部复杂非定常流动的作用下,较高的负荷会加剧流动不稳定性,轻则导致发动机特性的急剧恶化,重则造成发动机熄火或者致使叶片断裂,从而造成整台发动机损毁。因此,拓宽压气机的稳定裕度,避免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先进燃气轮机实验室在航空压气机失稳预报方面取得了研究进展。航空发动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因大俯仰角飞行、高机动飞行、眼镜蛇动作、吸入蒸汽等情况下会遭受到进气畸变,进气畸变是诱发压气机失稳的主要因素之一。压气机失稳会增加涡轮的负荷和热应力,诱发轴流压气机叶片的强迫振动,甚至有可能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损害,影响飞行安全。为了解决进气畸变条件下的失稳预报问题,研究人员对国际上现...
分布式供能是满足我国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及可再生能源利用重大需求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当前分布式供能系统中,不可逆性大、可再生能源比例低、主动调控性差的难题,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布式供能与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于近期开展了理论、方法和系统三个层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小组发展了化石燃料热化学转换与源头蓄能理论,突破了中温太阳能与甲烷热化学互补的源头蓄能方法和关键技术,建立了“能量互补-品位耦合-主...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无人飞行器实验室团队利用深度强化学习技术,开展了基于能量优化的太阳能无人机轨迹规划研究。该项研究为增强高空长航时太阳能无人机自主飞行、智能规划能力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高空长航时(HALE)太阳能无人机依靠取之不尽的太阳能可在临近空间停留数周或更长时间,以执行通信中继、空中侦察和灾害监控等任务。然而,受储能电池和光伏电池效率的限制,HALE无人机平台的尺寸正在不断增加...
质谱分析仪是分析反应过程逸出气体测量最常用的设备,应用领域覆盖能源、化工、材料、医药等,十分广泛。质谱分析仪需要在高真空环境下工作,才能保证测量的安全和准确。真实反应过程中,产物复杂多变,尤其是含有腐蚀性气氛和大量粒径从零到几百微米不等的细微颗粒物,这些颗粒物一旦跟随采样气体进入质谱分析仪内部,将对仪器安全准确测量造成威胁,采用常规的过滤方法难以完全清除腐蚀环境下的细微颗粒物。此外,由于常规的过滤...
近期,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人员在利用仿生锯齿尾缘降低翼型气动噪声方面取得进展。风力机发展趋向于大型化,叶片尺寸的增大导致叶尖的速度也随之增大。叶片在高速旋转过程中产生的气动噪声不仅对风电场周边居民带来严重的困扰,而且还限制了机组的设计,从而影响发电效率。为此,研究人员利用仿猫头鹰锯齿尾缘结构开展叶片的降噪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应用研究所水泥窑炉“原位-二元”低氮技术的中科院先导专项“水泥窑炉低NOx关键技术与示范”课题宁夏胜金2500t/d水泥窑炉示范工程实现满负荷连续运转并进行了第三方测试:在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正常投运、无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条件下,水泥窑炉NOx排放为48.7mg/m3,氨逃逸浓度2.3mg/m3,煤耗略有降低。与不匹配本技术相比,NOx排放降低75%以...
教育背景:1996.09~2000.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学士;2000.09~2005.0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 工程热物理专业 博士。
教育背景:1993.09-1997.07 浙江大学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工学学士;1997.09-2002.07 浙江大学 工程热物理专业 工学博士。
教育背景:1978年2月-1982年07月 清华大学 自动化系 工学学士;1982年9月-1984年11月 清华大学 热能工程系 工学硕士。
教育背景:1986.9-1991.7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学士;1993.9-1996.7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硕士;2000.9-2004.12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博士。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