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工学 PNAS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0.914 秒)
2023年9月22日,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詹海刚团队在中尺度涡影响海洋极端温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给出了中尺度涡增强南大洋极端温度的观测证据,揭示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尺度涡对南大洋极端温度的影响正在加剧。相关研究成果以何庆友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詹海刚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发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
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郭少军团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发表题为“Cascaded orbital-oriented hybridization of intermetallic Pd3Pb boosts electrocatalysis of Li-O2battery”的研究论文,提出了金属间化合物Pd3Pb非常规...
摘要:月表水的来源与分布一直是国际上争论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遥感光谱探测数据发现,月表水(OH/H2O)的含量可能与纬度存在正相关,指示月表水是由太阳风发射的H离子高速注入月球表面形成的(图1)。最新的研究表明,月表水的日变化可能也很显著,暗示月表水有较高的丢失率。然而,遥感探测并不能识别水的来源,也无法得知水含量从表面向下的分布情况。因此,针对月表水的含量、成因和空间分布这些重要科学问题,...
抗生素耐药性(AMR)在人类、环境和动植物间的传播大大加剧了全球“One Health”负担。土壤是“One Health”的关键环节之一,所携带的抗生素耐药性可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转移至人类而带来健康威胁。土壤中栖息着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其中的活性耐药菌在驱动土壤耐药性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由于高达99%的土壤微生物不可培养,针对土壤原位活性耐药菌的探索仍很少,土壤中抗生素耐药性风险的研...
近日,东北大学冶金学院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题为“Anode electrolysis of sulfides”的研究论文(PNAS, 2022, 119, e2202884119,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202884119)。东北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冶金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屈佳康为第一作者,尹华意教授为通讯作者。
2022年3月28日,中国农业大学与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等的学者合作,在国际著名综合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表了题为“探索1980年以来...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吴长征教授实验课题组和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吴恒安教授理论计算课题组合作,合成了超小尺寸的铂基金属间化合物电催化剂,基于该催化剂组装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30000次循环耐久性测试后仍然能维持81.5%的放电功率,实现燃料电池的高功率放电和长久循环稳定性,并揭示了电池内三相界面的传质机理。相关成果于8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
以赤铁矿和针铁矿为代表的反铁磁性矿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土壤和沉积物中含量最为丰富的铁氧化物,其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常以终产物的形式出现(Barrón et al., 2003)。反铁磁性矿物在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研究中应用广泛。例如,赤铁矿是最为常见的古地磁信息载体之一(Narumoto et al., 2006)。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PNAS》(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了题为 “Ozone pollution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spreading into the late-winter haze seas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我国华北地区臭氧污染季延长的成因及应对策略。此项成果由Harvard-NUIST空气质量和气候联合实验室负责人、我校廖宏教授和哈佛大学Daniel J....
最近,我重点实验室吴东教授团队在利用涡旋光检测结构手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光子轨道角动量可以高效地探测结构的光学手性信号。该成果以“Gigantic vortical differential scattering as a monochromatic probe for multiscale chiral structur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PNAS [118, e20200551...
近日,水土保持研究所生态水文团队穆兴民研究员参与完成的黄河径流量变化研究成果 Recent anthropogenic curtailing of Yellow River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is unprecedented over the past 500 y 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
2020年6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高会旺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简称: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Global impact of atmos...
近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周丰副教授课题组与中法奥科研人员合作,研制了中国高分辨率用水调查数据集和基于水量平衡的归因模型,证实我国用水呈现广泛的“增速变缓”趋势,其中节水灌溉和工业循环用水的技术推广是最关键的原因。这项研究成果挑战了以往认为中国用水“加速增加”的观点,以“Deceleration of China’s human water use and its key drivers”为题,...
2020年2月25日,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尚学群教授课题组的一篇论文被国际顶级期刊PNAS录用。PNAS是《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缩写。它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刊,亦是公认的世界四大名刊(Cell,Nature,Science,PNAS)之一,...
现代气象站观测资料时间跨度较短(大多不到100年),制约了我们对地球气候/天气变率和机制的理解。为了弥补器测资料的短缺,近100多年以来,地质学家们利用地球上的各种地质生物载体,如冰芯、海洋沉积、树轮、珊瑚、湖沼、石笋等,获取了大量地球过去气候变化的资料。这些古气候知识极大丰富了我们对地球气候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对检验气候模式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