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物理学 >>> 生物信息论与生物控制论 生物力学 理论生物物理学 生物声学与声生物物理学 生物光学与光生物物理学 生物电磁学 生物能理学 低温生物物理学 分子生物物理学 空间生物物理学 仿生学 系统生物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物理学相关记录2752条 . 查询时间(0.699 秒)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DNL1600组群)李灿院士、丁春梅副研究员等在(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耦合硫化镍电催化剂和分子催化剂,实现同时高效(光)电催化NAD(P)H辅酶再生,并揭示了其中的协同质子耦合电子转移(CEPT)机制,仿生模拟了酶催化NAD(P)+还原功能等。
2024年注定将成为这个时代不平凡的一年。在大数据(Big Data)、人工智能(AI)、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无人驾驶(Autonomous Driving)等新兴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新质生产力(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成为各界关注热词。“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为2024年政府首要工作任...
2024年生物光学与智慧农业国际论坛会议通知。
2024年5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天然产物及糖工程研究组(1805组)尹恒研究员团队在农药高效利用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传统农药剂型在作物叶片的附着力较弱,由于雨水冲刷等原因导致只有小部分活性成分被目标生物所利用,这是导致农药过度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农药利用率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及环境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纳米农药可改善农药有效...
2024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activation and G-protein coupling selectivity of human succinate receptor SUCR1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在琥珀酸激活人源琥珀酸受体SUCR1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的进展。
“按照国家双碳战略的既定目标,2060年我国要实现碳排放为零。生物光学和清洁能源,对于在农业领域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忠顺先生表示:“作为一个专注照明的主题展会,GILE打造行业首个『生物光学与智慧农业示范馆』,旨在依托我国光电企业在生物领域的既有优势,打造一个融合生物光照与智慧农业的跨界展示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推动生物光赛道与智慧农业赛道的全产业链双向赋能,...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延平研究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论文,题为“Rewiring photosynthesis by water-soluble fullerene derivatives for solar-powered electricity generation”,该研究利用水溶性富勒烯纳米材料改变光合电子传递方向,从而提高生物光电转化效率。
在生物体中,质子的浓度比其他离子低六七个数量级,为控制质子传输、维持pH平衡,生物质子通道采用了一种与其他离子通道不同的传输机制。它并不需要一个开放的通道来传输物质,而是内部形成一条连续的氢键线,质子可以在线上连续跳跃。这种独特的机制可以阻止离子和水分子的迁移,从而实现完美的质子选择性,允许质子快速传输的同时阻止其他离子和分子的传输。
黄鲁,博士,暨南大学研究员,研究主要采用神经环路示踪、电生理、活体钙成像、光遗传以及化学遗传学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不同情绪疾病之间的相互调节机制以及探索外界光信息对抑郁等情绪及认知功能产生调控的神经环路机制。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光信息对脑功能的调节神经环路机制,特别是探索情绪之间共病神经环路机制。
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赵峰教授课题组博士后招聘公告。
2024年3月20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智能所仿生智能技术研究中心黄炫和韦虎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与清华大学部分课题组合作完成的文章“Efficient Multi-scale Network with Learnable 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 for Blind Motion Deblurring”被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顶级会议Confer...
第13届国际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将于2024年5月14日—5月18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细胞钙信号分会、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神经生物物理分会共同主办,湖北省生物物理学会协办、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和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承办。国际钙信号和细胞功能研讨会(Symposium on Calcium Signaling in China, SCSC)是由海内外科学家联合...
生物酶催化剂得益于酶分子通道的限域作用,使其可以实现低能耗、高转化率、高选择性、快速反应的化学合成。通过学习酶分子通道的结构,研究人员发展出了一系列纳米多孔材料作为纳米限域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并提高反应效率,但要实现接近酶催化的反应性能仍然是一个挑战。2018年,理化所江雷院士提出了“量子限域超流”的概念,并指出将其引入化学领域,将引发出精准高效的化学合成,即“量子限域超流化学反应”。理化所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许国旺、副研究员胡春秀和副研究员石先哲等在单细胞代谢组分析新技术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研发了同轴纳升电喷雾电离-大气压化学电离复合电离源(concentric nanoESI-APCI hybrid source),提高了细胞中低丰度、低电离效率和弱极性代谢物的检测能力,实现了单细胞代谢组的高覆盖、高灵敏分析。相关成果发表于《先进科学》。
英国伦敦城市学院、伦敦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科学家携手开展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将670纳米的红光照射在一个人的背部15分钟即可降低血糖水平。原因在于这种红光会刺激人体线粒体内的能量产生,增加葡萄糖消耗,从而降低血糖水平。数据显示,红光刺激使人摄入葡萄糖后的血糖水平降低了27.7%,并使最大葡萄糖峰值降低了7.5%。相关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生物光子学杂志》。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