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水文学 >>> 水文物理学 水文化学 水文地理学 水文气象学 水文测量 水文图学 湖沼学 河流学与河口水文学 水文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水文学 碳相关记录39条 . 查询时间(0.234 秒)
溶解无机碳(DIC)为初级生产者提供碳,随后转移给流水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在全球范围内,大约60%的河流DIC来自土壤呼吸,其余主要来自碳酸盐矿物。碳酸盐岩的化学风化比硅酸盐岩快,并且具有较高的同位素值。因此,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流域河流中DIC浓度和δ13C往往较高。因此,岩性应是河流δ13C和DIC浓度的关键驱动因素,进而通过初级生产调节藻类的δ13C特征。尽管研究已经探索了流域(如土地利用、流域...
基于以上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再华研究员带领的喀斯特水-碳循环研究小组,以土壤、岩溶含水介质初始条件相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的贵州沙湾水-碳通量模拟试验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性实验讨论在相同气候因子、流域边界清晰及不同土地利用(裸岩、裸土地、耕地、草地和灌丛)下连续6年的水文水化学、碳同位、有机碳、无机碳通量差异控制机制,评估土地利用调整对区域碳中和的贡献。
内陆水体向大气中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湖泊通常被认为是二氧化碳(CO2)源,其通量特征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水库和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通过改变河流和湖泊的水文节律影响内陆水体碳交换。以往研究认为,拦河筑坝增加了水库和下游河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但鲜少有研究量化河流水文变化对下游湖泊温室气体动态的影响。三峡大坝是全球最大的水利工程,自2003年投入运行以来,显著改变了长江...
中国一半湖泊都位于青藏高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随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日益加剧,围绕青藏高原湖泊碳源汇之争悬而未决。本研究通过现场监测和数据整合,探讨了近二十年青藏高原水体碳交换过程和特征,为准确评估生态系统碳库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并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水库作为重要的水生态系统,其碳源汇动态对全球碳循环与碳收支有着重要影响。暴雨过程中微生物高代谢率以及来自上游有机物的持续输入和降解可能是水库碳排放的一个重要来源。暴雨会导致水温、溶解氧和水化学特征,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DOM)来源组成发生巨大变化。这些参数通常在几个小时到几天内迅速波动,并显著影响二氧化碳和甲烷的产生和排放。然而,对水库水体理化参数和DOM来源组成的分析往往依赖于逐周、逐月、乃至逐...
湖泊代谢(metabolism)指湖泊生物不断进行的光合和呼吸作用,可通过湖泊总初级生产力(GPP)和湖泊总呼吸(RE)量化。水体二氧化碳分压(pCO2)指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CO2)分子产生的压力,可用来量化量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的量。pCO2与其他参数,如 pH 值、溶解性无机碳和碱度一样,都用来描述水体的无机碳系统(CO2 (aq)、HCO3-、CO32-)的浓度和形态。湖泊pCO2不仅受...
2022年8月29日至9月2日,全球水伙伴(中国黄河)、黄河研究会组织专家组,开展黄河内蒙古河段沙漠补水情况和节水减碳情况调研,来自水利部、郑州大学、清华大学、黄委国科局、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黄科院等单位和组织的8名专家参加考察调研。
近日,长江委长江科学院组织开展长江南源当曲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潜力与碳储量专项科学考察,获取当曲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与碳储量观测数据,为开展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碳中和贡献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撑。
青藏高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该地区沼泽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功能参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衡量沼泽湿地固碳潜力的重要指标。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沼泽湿地植被NPP,进而影响沼泽湿地碳的固定。明确沼泽湿地植被NPP时空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评估青藏高原沼泽湿地固碳潜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IS NPP数据和气象数据,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空间信息研究中心陈劲松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胡欣平副教授团队在河口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对墨西哥湾西北部泻湖河口群2014至2018年月度和季度的现场采样分析,计算出整个区域的碳循环受到水文变化的直接影响,即飓风或暴风雨带来的汛期会使得河口CO2排放短时间内增高2~10倍。同时,基于质量平衡的总碳收支模型计算得出,如红树林、盐沼等滨海湿地成为半...
2022年4月26日,数字所空间信息研究中心陈劲松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胡欣平副教授团队在河口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通过对墨西哥湾西北部泻湖河口群2014至2018年月度和季度的现场采样分析,计算出整个区域的碳循环受到水文变化的直接影响,即飓风或暴风雨带来的汛期会使得河口CO2排放短时间内增高2~10倍。同时,基于质量平衡的总碳收支模型计算得出,如红树林、盐沼等滨海湿地成为半干旱地...
河流是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连接纽带,连接着陆地和海洋两大活动碳库,河流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入0.38-0.5Gt有机碳,其中的55%都是以溶解性状态存在。目前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研究已经成为当今碳循环研究的热点,河流DOC的成分较为复杂,不同流域河流DOC来源存在明显差异。研究河流水体DOC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定量估算人类活动对河流碳...
为深入了解湿地周丛生物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贵州草海湿地4种不同生境(湖滨带、人工湿地、农田沟渠、污水处理厂)中周丛生物两个生长阶段(生长期和衰老期)的C、N、P生态化学计量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营养指数依次为污水处理厂(51.55±4.50)>农田沟渠(50.41±4.50)>人工湿地(47.20±6.72)>湖滨带(41.86±6.91),湿地...
浮游生物是湖泊食物网的重要组成,其碳、氮稳定同位素能够反映元素地球化学循环和食物来源的波动,是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选取云南4个不同类型湖泊,开展浮游生物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δ15N)的季节变化与湖泊对比研究.大型深水湖泊(抚仙湖和阳宗海)中,浮游植物δ13C值在夏、秋季(-20.34‰±1.98‰)显著高于冬、春季(-28.00‰±2.51‰),反映夏秋季藻类生...
全球河流每年向海洋输入0.38-0.5 Gt有机碳,其中的55%都是以溶解性状态存在。溶解性有机碳(DOC)是河流输运碳的主要形式之一,全球河流DOC平均含量为5-6mg/L,河流DOC的成分及来源较为复杂,是当今碳循环研究的热点。河流输送到海洋的DOC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的影响,不同流域类型的河流DOC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研究河流水体有机碳的来源及通量,有助于掌握全球碳收支和定量估算人类活动对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