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地球化学 >>> 生物地球化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生物地球化学 碳相关记录17条 . 查询时间(0.411 秒)
2024年1月25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LTO)海洋模拟与生态动力课题组,在海洋亚中尺度过程对生物碳泵效率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fficient biological carbon export to the mesopelagic ocean induced by submesoscale front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3年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结果的通知》,地科院“地球生命演化与碳循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获批立项建设,至此,南京大学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增至2家。
河流是连接陆地与海洋生态系统两大碳库的通道,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枢纽之一。河流溶解有机碳(DOC)属于活性较高的有机碳,易被氧化分解,是河流水体微生物的直接碳源,也是河流水体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近些年来,包含水库拦截、地表水取用及地下水开采的人为水调节活动改变河流水文、水力过程,影响河流与近海生态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厘清河流碳的运输特征颇为重要,对全球碳收支估算具有重要意义。
民以食为天,农田是全球粮食安全的基础。氮是构成蛋白质的重要元素,农田生态系统代表地球上最大的氮素流。气候变化威胁农田的稳定性,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和环境可持续性。在气候变化影响下,氮循环将决定农田中潜在的碳汇或碳源,因此理解这两个关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之间的耦合关系非常重要。气候变化究竟会对农田氮循环产生怎样的影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这一气候变化驱动力如何改变农田氮循环?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浙江大学...
2023年4月1日,2021年度氮循环十大科学进展于第四届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开幕式发布。华南植物园鼎湖山站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氮沉降促进热带森林捕获大气碳”成功入选。
产甲烷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作为底物和电子供体来形成甲烷。稻田作为重要的甲烷排放源,占到全球甲烷排放量的20%,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严重的影响。稻田土壤富含铁(Fe),其氧化还原过程对稻田系统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至关重要。然而,作为稻田中含量最丰富的氧化物,铁氧化物如何调节不同碳源的产甲烷能力尚不清楚。
湖泊等内陆水体由于自身及与陆地生态系统剧烈的物质能量循环,对全球温室气体(如CO2)排放及碳循环过程有着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湖泊数量众多而人力物力有限,目前的湖泊CO2排放野外实测数据集代表性严重不足,使目前全球湖泊CO2排放估计极具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卫星遥感手段具相对高频率和大范围的优势,可显著降低湖泊CO2排放估算的不确定性。然而,开发区域或全球尺度湖泊CO2排放遥感...
湖泊等内陆水体由于自身及其与陆地生态系统剧烈的物质能量循环,对全球温室气体(如CO2)排放以及碳循环过程有着重要贡献。然而,由于湖泊数量众多而人力物力有限,目前的湖泊CO2排放野外实测数据集代表性严重不足,使得目前的全球湖泊CO2排放估计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全球碳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卫星遥感手段具有相对高频率和大范围的优势,可以显著降低湖泊CO2排放估算的不确定性。但是,开发区域或全球尺度...
“一带一路”沿途包括的国家和地区,如东亚、中欧、北非和西欧,为全球碳源/汇演变最敏感的区域之一。气候变化、大气CO2浓度变化、生物固氮和人为大气氮沉降均会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土壤呼吸以及碳收支的趋势。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简称西北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与兰州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德国汉诺威莱布尼兹大学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气温和地温的变化过程及多年冻土热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揭示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全面评估了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热状态变化及其对碳释放影响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为进一步探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多年冻土碳的气候反馈效应...
青藏高原的湿地面积超过了13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湿地分布区。青藏高原湿地具有削减污染、调节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在水源涵养以及防止亚洲淡水危机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湿地这些生态功能的形成与多个氮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密切相关,但我们对环境和生物因素如何调控青藏高原湿地的氮碳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还缺乏清晰认识。
黑碳一般指由化石燃料或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种不纯的含碳混合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特性,在不同的环境介质中表现出不同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效应。已有研究表明,燃烧或氧化产生的黑碳,约80%~90%直接残留于土壤中,成为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余部分被释放到大气中。经过一系列的自然作用后,黑碳最终会以不同的比例在土壤以及其它介质中沉积并保存。黑碳在大气、土壤、沉积物以及冰雪等环境中广泛分布,...
黑碳(BC)是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一系列含碳物质,广泛地分布在土壤、大气和水体环境中。黑碳释放到环境中后,不但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沉积物的理化性质,还对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另外由于具有高度的芳香性结构及较强的惰性,可以在地球系统中保存数千至数百万年,对火灾历史起到很好的示踪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古火灾及古气候的重建。然而关于环境样品中黑碳的稳定性以及古老地质样品中黑碳测定还存...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员杨元合研究组基于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在2013至2014年连续两年的大范围采样,结合室内恒温、变温培养以及碳分解模型等多种手段,揭示了青藏高原冻土碳分解及其温度敏感性的调控机制。相关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和《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杂志上。
IPCC曾指出大气中CO2浓度的持续升高, 可能会给全球带来一系列危险的气候变化. 寻找一种新的有效降低和缓解大气中CO2的方法, 或许是人类目前最紧要的任务. 植硅体态碳(phytolith-occluded-carbon), 作为一种长期的生物地球化学碳汇机制, 可能在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