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理论物理学 声学 热学 光学 电磁学 无线电物理 电子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等离子体物理学 原子分子物理学 原子核物理学 高能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物理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学 CO2相关记录43条 . 查询时间(0.078 秒)
2024年9月9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和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在碳化钼催化CO2转化利用方面取得新进展,利用火焰喷射裂解法(FSP)一步合成了亚稳态不饱和氧化钼催化剂。该亚稳态结构的氧化钼无需碳化处理,可直接应用于逆水汽变换(RWGS)反应中,在反应气氛下迅速发生原位碳化,生成碳氧化钼活性相,在高空速的苛刻条件下仍展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
利用可再生能源将CO2电催化转化为高值产物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在CO2还原的众多产物中,CH4由于能量密度高、绿色清洁、存储运输基础设施完善等特点受到广泛研究关注。Cu基催化剂在电催化CO2还原制CH4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受限于复杂的反应过程及活性结构坍塌,仍面临着CH4选择性不理想、稳定性差等问题。
2023年12月28日,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室张海燕作为第一作者,周義明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撰写的论文“Raman spectroscopic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2-N2 gaseous system at 24–300°C and 2–40 MPa and applications”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High Pressure Research》。
通过挤出制备了三种不同聚四氟乙烯微粉(PTFE)含量(1.0%、5.0%、10.0%,质量分数)的聚丙烯/聚四氟乙烯(PP/PTFE)共混物样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作为物理发泡剂对样品进行间歇发泡,研究了发泡样品的微观泡孔结构,并分析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挤出剪切作用下由分散PTFE为原料制造的微粉可以变成具有一定长径比的纤维状,并相互缠结形成网状结构,进而显著增加PP的熔体强度。流...
据地质学家测算,储存在可燃冰中的碳(主要是甲烷)相当于当前已探明的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此外,众所周知,二氧化碳是大气中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因此,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高效能源化利用受到广泛关注,而传统的干重整反应存在催化剂易积碳、不可避免的逆水煤气变换副反应等问题。基于可逆载氧体的化学链干重整技术将传统干重整反应分解为甲烷部分氧化和二氧化碳还原两步反应,在理论上可最大限...
近日,中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刘敏教授与台湾科技大学黄炳照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Edward H.Sargent等团队合作,首次从金属量子点中“捕获”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还原效率提升200%以上,大大提升了碳循环利用效率。这一研究结果,以“Quantum-Dot-Derived Catalysts for CO2 Reduc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Cell》姊妹刊《Jo...
2018年12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离子液体与绿色工程团队历时十五年持续研发,并于2014年与江苏奥克化学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完成的“固载离子液体催化二氧化碳转化制备碳酸二甲酯/乙二醇(DMC/EG)绿色工艺”项目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议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胡迁林主持,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三届理事会会长李勇武出席会议并作讲话,江苏奥克化学...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杰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汪国雄研究员合作,通过调控氧化锌纳米片中的氧空位实现高效CO2电还原制备CO。这种富氧空位的氧化锌纳米片在电催化还原CO2反应中表现出高活性和稳定性。该成果以“OxygenVacanciesinZnONanosheetsEnhanceCO2ElectrochemicalReductionintoCO”为题...
偕胺肟基对铀酰离子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及较高的选择性,目前已成为海水提铀吸附材料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阿姆斯特丹密度泛函(Amsterdam density functional,简称ADF)方法研究了UO22+、Fe3+、Ni2+、Co2+与不同取代基(—OH,—NH2,—H,—F,—CF3)偕胺肟的络合反应.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简称DFT)对这些配位化...
CO2不仅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同时也是很重要的一碳来源,其在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的合成方面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然而CO2是惰性的,这给其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带来巨大困难。尤其,区域或对映选择性地将CO2导入有机分子骨架上一直是合成化学上的一大挑战。我校化学系赵晓明教授研究小组发现金属铱和Feringa配体组成催化剂,在磷酸钾存在下,该催化剂成功地催化了烯丙基碳酸甲酯与胺的串连反应;高区域、高对映选择...
CORVALLIS, Ore. – A new study shows that the rise of atmospheric carbon dioxide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end of the last ice age more than 10,000 years ago did not occur gradually, but was characterize...
改进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仪(FTIR)的硬件设计以实现温室气体及CO2碳同位素比值的多组分、高精度、连续自动测量。首先,对FTIR分析仪测量系统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分析,引入了温度和压力监控系统以及全密封气路干燥系统。然后,讨论了光谱的定量分析过程。最后,设计了标准气体对比测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分析仪测量CH4,COCO2和δ13CO2值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1×10-6,0.011×10-6,0...
基于Vesovic-Wakeham理论,建立CO2/HCs二元混合物黏度预测模型,对CO2/CH4,CO2/C2H6,CO2/C3H8,CO2/n-C4H10和CO2/iso-C4H10这5种重要CO2/HCs二元体系的黏度进行了预测,温度范围为273.15~973.15 K,压力范围为0.1~200 MPa,最大黏度预测值达140 μPa·s。与大量文献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所预测的黏度计算值具有...
设计并架构了CO2探测仪的光学系统。通过对比国外典型大气温室气体探测仪采用的光学系统,总结了光栅与傅里叶变换两种分光方法的优缺点,确定设计的CO2探测仪采用大面积光栅色散光谱仪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前置光学系统和三通道光栅光谱仪系统两部分。前置光学系统由无焦双离轴抛物面系统、2个分束器和3个聚焦透镜组组成,采用了多种消杂光措施,有效抑制了杂散光。光栅光谱仪的3个通道采用相同的结构,工作在相同的偏离角...
本文介绍的工程项目在于研发一种激光技术来清除大面积海域和其他水面存在的油膜污染物。针对海面严重污染问题,研究了基于喷气发动机的可移动气动CO2激光器(100~250 kW)的设计方案及其在清除水面污染时的工程实现。提出的技术方案意在有效弥补传统的海面油膜处理方法只可处理块状油层而无法消除100 μm厚油膜的弊病。文中介绍了可移动气动CO2激光器的设计机理,研究了可执行该项工作的不同类型的激光器,证...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