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 >>> 社会学 >>> 文化社会学 >>> 文化社会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文化社会学其他学科 知识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245 秒)
2020年12月10日,由教育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指导,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同承办的2020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孙尧、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方光华出席并致辞。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光,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陶文铨出席本次活动。
中西交通肇始于古,无论“欧洲中心论”者,还是“在中国发现历史论”者,都不会否认这一事实。但中西交通的效应所达到的经济互相依赖、文化深度互动的程度,无疑是在大航海时代之后。这一时期欧洲知识和产品对中国的影响,已由西学东渐史的大量成果所证明;然而同一时期的中学西渐史研究甚为薄弱。有鉴于此,2016年12月9日至11日,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思想文化研究室将举办“中国知识和产品在西方的传播和影响”国际学术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灵魂,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精华最集中的体现。在第9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中国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竞赛颁奖仪式于2014年6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非遗知识竞赛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社与北京联合大学共同主办。大赛共收到参赛答卷一万余件,154人获奖,获奖者来自16个省,30多个城市。在颁奖仪式上,与会专家针对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如何树立正确的非物质文...
知识分子(intellectual)是一种现代称谓,一般认为此称谓诞生于1898年左拉起草的重审德雷福斯案的呼吁中。而自从有了知识分子一说,也就有了对知识分子的基本定位。另一方面,虽然早在欧洲近代社会已出现了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但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无疑也是一个现代概念,此概念大约诞生于1930-1940年代。自从有了对大众文化的正式命名之后,知识分子与大众...
西方现代性视域下的启蒙精神具有双重伦理目标:批判性与自反性。中国的启蒙在继承欧洲启蒙批判性精神的同时却忽略了自反性精神。自反性精神的缺失带来了当下知识分子的由批判型到专家型的角色转变,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关于知识分子的启蒙神话:不关注自身的启蒙,但却以启发和提高民众为己任。
在世界范围内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儒学面临最好的发展时机,所以我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构思、发展儒学的精神。这次世界汉学上,大家对西方汉学有所批评,一些德国、法国汉学家也自我检讨,提出汉学与国学应相互为用、相互促进。但是,国学里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儒学,所以儒学如何帮助国学发展,国学如何帮助汉学发展,使西方人了解中国,使国人了解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据说全世界的孔子学院已达100多所,主要教授语言...
知识社会与人格转型     知识社会  转型  交往  人格       2012/12/4
一个新型社会的到来必将造就新型人格的产生和出现, 同时,也只有这种与之相适应的新型人格的存在, 才能支撑和推动新型社会的发展。知识社会的根本特征在于社会的交往性, 它使单子式人格形态正在逐步丧失其存在的历史根据, 并必将促使与知识社会存在和发展方式相适应的人格方式交往型人格形态的产生和发展。交往型人格为单子式人格向自由个性人格的过渡铺搭起桥梁和中介。从中国的现实出发, 我国一方面要积极促进个体独立...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