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植物保护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28条 . 查询时间(1.49 秒)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称“版纳植物园”)地处热带北缘,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并建有天南星园,是我国最早开展天南星科植物收集保育的植物园之一。为提升天南星科植物的保育能力,2023年以来在天南星科植物引种、关键技术繁育及展示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结合野外调查及植物园间交换,全年引种国内外天南星科植物26属220种,其中新增23属212种。引种收集的类群主要有芋属和魔芋属等。收集到了我国特...
2023年7月16日,由云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03AL140002)支持、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主办的首届“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育与利用技术培训班”[第一届国际植物保护与利用技术培训班 ]在昆明植物所顺利开班,招收来自1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20位国际学员参加培训。昆明植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宏伟,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相关领导,以及昆明...
六月中旬以来,资阳市气温攀升,降雨量极少,地区陷入了严重干旱状态,对当地的玉米、大豆种植造成严重影响。温度环境恶劣,部分地区大豆种子基本无法生根发芽,播下的种子几乎凋亡,面临绝收的严重后果。为及时掌握高温天气对大豆玉米生长的影响及开展后续的生产技术指导,2023年6月29日-30日,四川省豆类杂粮创新团队机械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吕小荣教授团队奔赴资阳市和资阳农技站站长范文仲研究员等一行前往资阳市...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国内外多家单位合作,在《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影响因子40.523)发表题为“Nano-enabled strategies to enhance biological nitrogen fixation”的文章。
农药风险评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农药合理使用技术研究;荔枝龙眼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评价研究;农药抗性机制、农药高效施用技术与低风险理论研究;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现有团队成员12人,其中事业编制科技人员7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1人,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高级专家1人,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绿色发展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专题专家2人,花生大豆和南药岗位专家2人,广东省烟草绿色防控重大专项首席专家1人。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省乡村振兴战略专项、...
安徽农业大学虫生真菌研究中心 是以虫生菌资源及其在害虫微生物防治以及在真菌食品和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的基础和应用、开发研究为宗旨的专业研究机构,是教育部微生物农药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微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以及安徽省重点学科森林保护学博士点的主体,也是中国菌物学会虫生菌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与美国、日本、韩国、越南以及泰国的一些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Trends in Bio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 “  In vitro  allosteric transcription factor-based biosensing” 的综述论文,系统阐述了利用细菌别构转录因子开发新型体外生物传感器用于小分子检测的新技术。
2023年3月3日迎来第10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签署50周年。今天,由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安市林业局)主办,西安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陕西省西安植物园、西安市公安局森林警察支队、西安市雁塔区农业农村和林业水务局承办的西安市第十届“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在陕西省西安植物园启动,活动主题为“你我携手起来,共同保护野生动植物”。市林业局王闯副局长、陕西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微塑料与农药复合污染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CR 1区,IF: 10.754),为微塑料与共存农药复合污染的防控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2023年1月7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科技援疆指挥部)牵头主持的“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西北中心建设项目”启动会在新疆昌吉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刘现武出席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局局长夏耀西、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宴辉,昌吉州科技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葛伟娟,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其军参加会议。会议由西部中心主任(科技援疆指挥部总指挥)高雷主持...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生物质炭化材料进行农药污染控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研究结果相继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CR 1区,IF: 10.754)和Frontier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s(JCR 2区,IF: 5.411)上,为农药的污染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野生动植物保护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工作之一。为强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加强野生植物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2022年10月20日下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在所四楼会议室召开野生植物保护研讨会,邀请了广东省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陈岳仑处长和毕肖峰副处长到所指导并作报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所长朱根发、副所长杨凤玺及全所科研人员、联合培养研究生等40人参加会议。
佘雕,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农林生物质转化利用、重金属污染修复、有机肥研制。
植物保护环境保护研究所(Institute of Plant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于1984年由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前身为1962年成立的植物保护研究室)和农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前身为1975年成立的农业环境保护研究室)合并成立。目前在编职工55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占4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40人,占73%;平均年龄41岁。人才队伍中含国务院特贴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