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 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农业气象学与农业气候学相关记录30条 . 查询时间(3.453 秒)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智慧气象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创新团队,采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气候模式与作物模型模拟嵌套方法,揭示了黄河流域玉米不同生态区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提升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清洁生产杂志(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科学先进计算实验室(LACAR)利用基于国产神威海洋之光超算自主研发的全球对流解析模式,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次季节尺度数值预报试验,成功预测了2020年日本及周边地区的大范围梅雨事件。进一步结合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通过与全球变网格和传统低分辨率试验进行比较,深入探讨了西太平洋赤道降雨过程对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及降雨的影响。研究成果以“Global convection-per...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利:野外多幅度气候变化的田间模拟装置。
2024年4月28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申双和教授和浙江省气候中心金志凤正研级高级工程师受邀来我所作学术报告。相关专家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2024年3月28日,环发所智慧气象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团队牵头主持的重点研发项目“重点行业气候变化适应关键技术体系、决策支持系统和恢复力评估”在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报告厅召开。启动会特别邀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处长侯芳、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副局长刘蓉蓉参会,同时邀请包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盘茂研究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研究员...
2024年1月25日,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分会在北京顺利完成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常务委员及委员。中国农学会副会长梅旭荣、体系建设处处长包书政出席会议并致辞。
2023年10月16-18日,由中国仿真学会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农业大学主办,广西气象学会、广西遥感学会、广西计算机学会承办的第九届农业模型开发和应用全国大会暨农业建模与仿真专业委员会2023学术年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智慧栽培创新团队系统分析了物候期的时空变化、气候变化与大豆不同生长阶段的关系,大豆生产和生长季节的物候期变化趋势以及温度变化的响应特征和适应性,为合理规划大豆生产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大田作物研究(Field Crops Research)》上。
2023年5月26日,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数博会”)领先科技成果发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草地生态遥感团队毛克彪研究员联合国内院所高校共同主持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农业气象遥感关键参数反演技术及应用”,荣获数博会“2023领先科技成果奖”。
农业干旱是指由于降水不足和蒸发过度而导致的土壤水分亏损,在生长季会影响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功能。2021年春末夏初,中亚大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农业干旱,对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这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干旱的成因及其未来可能变化问题的高度关注。2021年的中亚极端农业干旱并非一次偶然事件,在过去30年中,受当地温度持续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影响,中亚土壤湿度在生长季初期显著降低,农业干旱加剧,令该地区面临严...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下称“实验室”)于2013年6月正式挂牌,实验室主要依托生态学和相关学科,旨在利用生物多样性原理控制病虫害,促进养分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利用生物多样性实现有机农业生产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方向:农田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生态控制;土壤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健康;有机农业优化模式与调控;生物多样性(特征)与气候变化。
2021年9月,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发文(气科函[2021]58号)同意成立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依托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建设,负责人为潘志华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气象系源于1956年成立的农业物理气象系,1992年并入资源与环境学院。至2017年1月止,有教职工13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设有应用气象学本科专业,农业气象学专业博士点、大气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包括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两个硕士专业)、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点。2017年1月在校三、四年级应用气象学专业本科生44人,硕士研究生40人,博士研究生27人。十二五期间,...
2022年10月30日上午,中国气象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实验室在中国农大正式成立。实验室将紧密围绕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及农业应对的国家重大需求和关键科学问题,融合中国农大与中国气象局学科与人员优势,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研发、复合型人才培养、业务服务、决策支撑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对推进农业气象教学、科研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农大副校长田见晖与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司长熊绍员共同为...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智慧气象与农业气候资源利用团队作为牵头单位之一,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等研究人员分析了过去50年小麦育种对适应气候变化的贡献,揭示出当前小麦育种策略带来的小麦产量遗传增益将无法抵消未来气候持续变暖带来的冲击。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