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220条 . 查询时间(0.472 秒)
本发明提供了能够在体外模拟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包含多模块结构的神经类器官,以及制备所述神经类器官的方法。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所述神经类器官用于疾病研究、药物筛选、脑内移植等用途。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王彤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李毅课题组合作,在《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发表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神经元轴突所特有的抵御机械冲击的快速保护机制。此机制使得极度细长的轴突能够承受弱机械力的冲击,而不会轻易退行。
2024年5月1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珞颖团队和薛宇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合作发表了题为“Large-language models facilitate discovery of the molecular signatures regulating sleep and activity”的研究论文,利用大型语言模型GPT-3.5与提示词工程技术...
2024年3月5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刘剑峰教授课题组题为“Specific pharmacological and Gi/o protein responses of some native GPCRs in neurons”(神经细胞中一些内源G蛋白偶联受体(GPCR)的特异药理和Gi/o蛋白激活效应)的研究论文。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进化与发育实验室(Laboratory for Evolution & Development, LED)是在我国著名学者童第周先生等于20世纪40年代创建的实验胚胎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目前,实验室有8名教师,其中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山东省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
最近,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和脑科学研究院朱景宁教授课题组揭示了一条以小脑为中心的三元神经环路——下丘脑-小脑-杏仁核环路(hypothalamo-cerebello-amygdalar circuit)。该环路架起了沟通运动系统和情绪系统之间的桥梁,参与介导了运动对焦虑情绪的改善效应。
摄食是人和动物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是生存的必要条件,摄食也与机体健康密切相关。过量摄食导致肥胖并诱发多种代谢性疾病,而适度饥饿节食则有利于机体健康,甚至延缓衰老。这其中有两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一、摄食调控的神经机制是什么?二、摄食影响健康的神经机制是什么?在过去几年中,占成教授团队围绕饥饿感知和饥饿调控免疫功能,通过运用多种神经技术,结合流式细胞术和疾病小鼠模型,发现了新的饥饿感知的神经机制,并初步揭...
霍克弗尔特(Tomas Hokfelt),生物学家。瑞典国籍。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1962年毕业于瑞典卡罗琳学院,1971年获该校医学博士学位。1969年至今,先后任瑞典卡罗琳学院助教授、神经科学系副主任、教授,以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总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1985)、欧洲科学院院士(1989)。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4)、美国艺术及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意大利国家林琴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专利:柔性神经束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需要将前后间隔发生的事件进行关联,形成联合型情景记忆,帮助人们根据先前信息预测后续事件并做出行为反应。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痕迹型条件恐惧行为范式(TFC)探究这种不连续事件关联学习的神经机制。基于TFC逻辑的行为范式常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认知测试以及情绪异常的精神疾病研究,因而探索其背后的神经机制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2023年11月10日,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与古巴神经科学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古巴科学院副院长Carlos Rodriguez、古巴神经科学中心主任Mitchell Valdes-Sosa、副主任Roberto Rodriguez-Labrada、电子科技大学中古神经技术与生物工程联合实验室负责人Pedro Valdes-Sosa,以及脑智卓越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师咏勇、副主...
美国纽约大学科研人员利用深度学习架构和神经外科监测数据,揭示了人类语音生成过程中前馈和反馈机制的交互作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胡日查教授团队在siRNA靶向递送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成果以“Astrocyte-targeted siRNA delivery by adenosine-functionalized LNP in mouse TBI Model”为题目,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Molecular Therapy-Nucleic Acids(JCR 1区,Top期刊,IF:8.8),揭示了腺苷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孙方稳课题组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邹崇文课题组合作,制备了基于二氧化钒(VO2)相变薄膜的类脑神经元器件,并利用金刚石中氮-空位(NV)色心作为固态自旋量子传感器探测了神经元突触在外部刺激下的动态连接,展示了类脑神经系统中多通道信号传递和处理过程。这项研究成果近日以“Quantum imaging of the reconfigurable VO2syn...
大脑如何提升信息编码效率?近些年的研究表明,除了增强神经反应强度和稳定性,神经系统内提升编码效率的另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调节不同神经元之间的活动共变性。较多认知机制如注意机制,利用这条途径增强认知系统感知觉敏感度。人类视觉皮层是复杂的多级神经系统。注意是如何调节不同脑区内部的神经活动共变性以及调节信号是如何在脑区之间传递与协调?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