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射电天文学 >>> 射电天文方法 >>>
搜索结果: 1-9 共查到射电天文方法相关记录9条 . 查询时间(2.23 秒)
活动星系核的射电精细结构和光变观测研究
2022年9月21日,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奠基仪式在新疆天文台奇台观测站隆重举行,标志着新疆首个重大天文科学基础设施即将动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以视频方式出席奠基仪式并讲话。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副主席玉苏甫江·麦麦提主持仪式。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郑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新疆...
2022年9月14日,“110米口径全向可动射电望远镜项目(QTT)”专题报告会在新疆天文台举行。台领导、全台职工、学生200余人线上线下参加会议。
射电频率干扰(RFI)消除是射电天文领域信号处理的研究重点。消干扰方法创新对脉冲星测时等天文测量工作有改进意义。
射电望远镜的主反射面的面型精度是影响大型射电望远镜性能的关键因素,为保证望远镜良好的工作性能,需要使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反射面变形误差保持在相对于波长较低量级的水平,进而能够保证高效和高性能的天文观测。对于大型射电望远镜,主反射面尺寸往往在几十甚至上百米,环境载荷(重力、温度、风载)的变化对主反射面的精度影响十分显著,要在全观测过程中始终维持庞大的主反射面精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射电脉冲星呈现出多种不同形式的辐射变化现象,其中平均脉冲轮廓形状的变化,即模式变换现象对揭示脉冲星的辐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国家天文台暗能量射电探测关键技术实验(又名天籁实验阵列)发现一例新的快速射电暴(FRB),这是天籁柱形阵列首次探测到FRB事件,这一结果已在Astronomer's Telegram上公布,也是国内首次用射电阵列探测到快速射电暴。
史生才,太赫兹超导探测器研究专家,汉族,1964年12月生于江苏南京。主要从事基于低温超导器件的太赫兹高灵敏度微弱信号探测技术研究及应用系统研究,在该领域已取得许多高水平成果: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100-GHz频段超导SIS接收机,并在其基础上成功研制了多谱线接收系统;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500-GHz频段的低耗电小型化超导SIS接收系统,在我国首次观测到亚毫米波段的星际分子谱线;率领其团队与日本...
太赫兹探测技术研究专家,汉族,1972年10月生于陕西西安。1991年就读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无线电物理专业,分别于1995年、1997年、2000年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日本通信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国立天文台COE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从事0.64THz 气球搭载SIS结混频接收机的研制工作、国际大科学工程ALMA第8频段(0.4-0.5THz)、...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