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物理学 >>> 高能物理学 >>> 粒子加速器物理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粒子加速器物理学相关记录29条 . 查询时间(0.87 秒)
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 (NPL) 宣布计划在伦敦西南部特丁顿建立一个新的中子测量设施。新的加速器系统的性能将是其所取代的加速器系统的六倍。
粒子加速器在半导体应用、医学成像与治疗以及材料、能源和医学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传统加速器需要很大的运行空间,非常昂贵,只有少数国家实验室和大学才有。据最新一期《极端条件下的物质与辐射》杂志报道,包括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在内的研究团队展示了一种长度不到20米的紧凑型粒子加速器,名为先进激光尾流场加速器,它可产生能量为100亿电子伏的电子束。
陈正飞,男,博士,特聘教授。2017年度日本学术振兴协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京都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离子液体电解液的设计、合成及表征;离子液体在电池中的应用;X-射线同步加速技术及中子衍射技术在材料科学的应用。2017.6-2019.6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科研项目(17F17717),~13万人民币,主持。
陈锦晖,1999年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2001年至2006年在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加速器中心工作,从事加速器注入引出技术,脉冲功率技术的研究,2015年被聘为正高级工程师,现任加速器中心副主任。从参加到负责BEPCII注入冲击磁铁及脉冲电源的设计、研制和运行;负责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验证装置注入引出系统的研制;先后主持过两...
超导腔是加速器的“发动机”,在建和未来的大型加速器装置如对撞机、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光、中子源等无一例外地采用超导腔来加速电子、质子、重离子等各种带电粒子,因而,高品质因数(Q)和高加速梯度(Eacc)的超导腔成为了全世界加速器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预研的加速器关键技术之一。
The ALICE collaboration at the 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 has made the first direct observation of the dead-cone effect – a fundamental feature of the theory of the strong force that binds quarks and...
近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鲁巍教授与高能所CEPC加速器联合团队在反物质尾波加速研究中取得重大原创突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一种能够稳定高效率地对电子反物质—正电子—进行高品质均匀加速的物理方案(图1)。自尾波加速概念提出四十年来,如何稳定高效的实现高品质正电子加速一直缺乏原理性方案,而这恰恰是尾波加速通向未来新型高能对撞机最关键的一环。相关论文评阅专家对这一工作给出极高评价,认为该方案“是迈向稳定正...
个人经历:2014/04-至今: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直线室,课题组长,研究员;2013/06-2014/04: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直线室,课题组长,副研究员;2011/03-2013/06: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仁科加速器中心,博士后;2005/09-2011/03: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原子核工学,硕士、博士;2001/04-2005/09:日本福冈教育大学,理科(物理),学士。
韦业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2012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曾参与上海光源储存环备用超导高频腔的研制工作,以及负责过国内首只500 MHz 5-cell超导高频腔的设计,加工以及冷测工作。2014年获得欧盟玛丽居里项目资助加入利物浦大学/Cockcroft institute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飞秒激...
手征磁效应是基于量子色动力学的真空激发形成的拓扑结构和强磁场作用产生的物理现象。在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HIC)寻找手征磁效应是高能核物理界过去几年探索的重大科学目标之一。复旦团队参与了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STAR国际合作组在同质异位素对撞实验中寻找手征磁效应的研究,并和布鲁克海文实验室的 STAR 研究组成员合作主导完成了一个独特的分析。STAR 合作组综合了多家研究组分析成果的文章已经投稿《...
超强超快激光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拍瓦级激光系统的进展,极大的推动了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前沿,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推进到了相对论作用领域。其中,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由于其在医学、超快物理、高能量密度物理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吸引了国际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报告将介绍下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的概况以及近年来我们在该领域取得的部分研究进展,包括加速机制的实验研究以及相关生物医学的应用探索。
近日,浙江大学物理学系浙江近代物理中心朱华星研究组发现了一类胶子自旋诱导的“双缝”干涉现象,并指出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三点能量关联函数是检验这一现象的手段。相关工作于2021年3月17日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陈豪,合作者还包括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博士后Ian Moult。
2021年3月3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上底夸克探测器(Large Hadron Collider beauty, LHCb)实验组宣布,观测到两个含有全新夸克组分(cc[bar]us[bar])的四夸克态Zcs(4000)和Zcs(...
樊宽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90年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毕业,2000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2001-2004年在德国于利希研究中心(Juelich research center)作为青年科学家。在核物理研究所从事中高能电子冷却离子的理论和设计工作。2004-2015年在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KEK)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高能大功率质子加速器的物理与工程,包...
刘国东,男,1971年12月出生。2009年7月起任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中科院物理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0年 - 2001年: 德国Karlsruhe 研究中心固体物理研究所博士后。1998.8---至今:中科院物理所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201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排名第二)。长期从事高温超导材料和新型拓扑量子材料的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和能带电子结构及准粒子激发性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