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口腔医学 >>> 口腔影像诊断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口腔影像诊断学相关记录189条 . 查询时间(0.512 秒)
2018年10月12日,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急诊专委会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第二次病例展评活动于海南省琼海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13名口腔急诊相关领域的知名教授出席演讲,会议同期举办了第二次病例展评活动,共有12例病例入围全国展评。该活动首次吸纳中青年学者作为点评团成员,对参评病例进行点评、充分交流,同时就病例延伸的相关临床问题向专家点评团提问,产生学术共鸣,受到参会代表的广泛好评。会议期间还进行了椅...
胡淳,女,汉族,1970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市人,医学硕士,副教授,口腔专业硕士导师。 工作领域:口腔正畸临床、教学、科研。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探讨扩弓前牵对上颌标志点三维方向变化的影响,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36例上颌后缩患者,使用随机化区组设计分为反复扩缩组(alternating rapid palatal expansion and constriction group, RPE/C)和对照组(r...
近日,由中南大学湘雅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唐瞻贵教授组织全国专家制订的《口腔疣状癌临床诊治专家共识》,在《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全文发布。口腔疣状癌(oral verrucous carcinoma, OVC)是一种具有独特组织学改变和生物学行为,有别于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的恶性肿瘤,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研究发现,其首次临床诊...
比较ProGlider和PathFile疏通上颌磨牙MB2根管偏移及效率。方法: 120颗离体上颌磨牙,CBCT筛选出具有MB2的牙齿63颗,开髓后探查MB2,纳入42颗上颌磨牙,随机分别用ProGlider和PathFile疏通,记录每颗牙疏通时间。CBCT评价疏通前后距根尖3 mm、5 mm、7 mm及根管偏离中心第一点(b点)处的偏移量及轴中心率。结果: ProGlider组疏通时间显著短于...
报道10例颌骨成釉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间就诊的10例颌骨成釉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男女比例为2.3∶1,发病年龄17~85岁,中位年龄52岁,原发型2例,继发型8例,2例发生于上颌骨,8例发生于下颌骨,其中3例见于下颌骨左侧。3例患者曾有手术治疗史,6例病变累及下颌骨磨牙、升支区。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为颌面部的肿...
Traditional odontometry currently suggests a limited number of measurements on tooth coronal parts, including estimation of mesio-distal and vestibular-oral diameters, or dimension, through usually a ...
探讨角化型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其影像学鉴别诊断。方法: 搜集2011~2017年我院经病理证实罕见的角化型成釉细胞瘤3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3例角化型成釉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并结合现有文献对于其鉴别诊断进行探讨。结果: 3例角化型成釉细胞瘤中,发病部位均位于左下颌骨体和升支部,共同的影像学特征为膨胀性不均匀密度影,边界呈扇贝样及虫蚀状,其内见不均匀性稍高密度影,部分伴有钙化致密...
目的:为了更准确地进行上下颌牙列数字化模型的咬合状况定量分析,对分别用口内扫描和模型扫描方法获取的三维数字化模型的咬合接触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及对比研究。方法: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具有完整牙列并且咬合正常的健康志愿者5人进行口内扫描,分别获取单侧1个牙位(第一磨牙)、2个牙位(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3个牙位(两个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及其邻牙的上下颌数字化模型,运用专用计算机分析软件进行牙尖交错位时咬合接...
目的:初步建立牙髓根尖周病根管治疗后2年临床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基于根管治疗后2年疗效临床回顾性研究,以因牙髓根尖周病接受根管治疗及术后2年随访的360例患牙为研究样本,随机抽取约67%为训练样本(建立模型),其余为验证样本(模型外部验证)。以影像学评价结果为疗效标准,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以根尖周有/无病变、根尖周病变是/否缩小为因变量分别建立临床疗效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
目的:检验牙周再生性手术前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牙槽骨缺损高度和体积的精确性,通过比较手术前后CBCT测得的骨密度值来确定其评估牙周再生性手术疗效的检查时机。方法:对9例患者口内的10颗因牙周破坏造成的三壁骨袋进行再生性手术,术前拍摄CBCT和平行投照根尖片,测量骨缺损的高度,并利用CBCT数据测量骨缺损体积及骨缺损周边区域的骨密度...
目的:探讨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评判上颌前牙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纳入18例安氏Ⅲ类错牙合行骨皮质切开术的患者,平均年龄23.6岁(18~30岁), 其中男3例,女15例,观察108颗上颌前牙。以翻瓣术中所见的骨开裂和骨开窗作为判定金标准,评价CBCT判断骨开裂和骨开窗的灵敏度(sensitivity)、特异度(sp...
目的: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研究成年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形态的差异。方法:从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并且拍摄了CBCT的患者中筛选出骨性Ⅱ类及Ⅲ类高角错牙合患者各31名,对患者下切牙区牙槽骨的高度、牙槽骨面积及牙槽骨厚度进行测量,并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独立样本t检...
目的:针对不同骨吸收类型的牙周炎患牙,探索根尖片评估单根牙骨内牙根表面积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到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牙周科门诊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将纳入的患牙分为水平骨吸收组和角形骨吸收组,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数据中提取牙齿三维数字模型,并测量计算骨内牙根表面积的百分比,在根尖片影像资料中...
三维数字化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化建模显然是数字化医学的重要基础。目前口腔数字化建模的方法较多,但是不同方法都各有优缺点,尚不存在一种标准的建模方法。因此我们选择目前临床和科研实验中常用的几种建模方法,对其可靠性及精确度进行综述和比较,并对牙颌数字化三维建模方法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