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 基础医学 >>> 医学生物化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医学生物化学相关记录81条 . 查询时间(2.195 秒)
2010年1月1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尹玉新教授任首席科学家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基因组稳定性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白质群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顺景温泉酒店召开。 这一项目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肿瘤相关科学研究前沿,从与遗传物质稳定性相关蛋白质群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出发,在细胞周期的各个环节探讨相关蛋白质群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相互作用网络。项目的顺利实施将为阐明癌症的发病机制...
196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遗传学家马歇尔·尼伦伯格(Marshall W. Nirenberg)2010年1月15日在纽约的家中逝世,享年82岁。
笔者从不久前在北师大召开的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要组织和细胞的动态蛋白质组学研究”项目年度总结会上获悉,项目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何大澄教授课题组自主研发的SiLAD动态蛋白质组技术已经从体外应用成功拓展到体内应用,并建立几项相关新方法。研究者对肝再生初始化过程进行了蛋白质组研究,得到35个表达水平发生特异性变化的蛋白,并得到它们在总量和合成速度两个水平上的动态变化信息。其中7个蛋白是第一次被...
法国研究人员日前发现,4000年前的古埃及人把含有少量铅的化合物加入眼妆中,这样做不但不会伤害眼睛,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
美国科学家通过在家禽和猪身上进行试验,发现了一类抗病毒蛋白——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家族,其中又以IFITM3蛋白尤其能够对抗甲型流感病毒、西尼罗河病毒、登革热病毒等多种病毒。科学家表示,这种蛋白或许可以帮助人类对抗流感病毒,也有助于流感疫苗的研发。相关研究发表在12月17日出版的《细胞》杂志上。
 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人兽共患病与比较医学团队通过对我国中部部分地区普通人群和猪群的多个HEV毒株基因组部分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该地区人源和猪源HEV毒株在遗传关系上分别属于不同基因亚型,其人群戊型肝炎感染源并非来源于猪群,进而揭示了HEV存在着跨种间传播以外的特异种间传播方式。相关论文:Hepatitis E Virus Infection in Central China Revea...
一个德、英、意联合研究小组日前发现了一种被称为Th22的免疫细胞,这种细胞处于“失控”状态,可加剧皮肤、新陈代谢以及呼吸系统等方面的慢性炎症。
做一件事情能够带来多少快乐往往是人们做决定的依据。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服用药物可增强大脑中多巴胺的作用,从而提高人们的快乐预期。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食品包装材料、纸张和纺织品中常用的一类被称作全氟烷基化合物的化学物质会影响人体血液中胆固醇水平。
  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健康科学研究所孔祥银课题组张振国等人发现基因重复后基因剪接信号演化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基因新结构形成的影响,该成果在线发表在《基因生物学》(Genome Biology)杂志上(http://genomebiology.com/2009/10/11/R120)。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实验室使用人的成体干细胞培育出部分颚骨。他们指出,这是第一次通过这种方法制成复杂的大小适合于解剖的骨骼,他们希望这种技术不仅能治疗这种特殊关节的疾病,还能矫正其他骨骼的问题。
美国研究人员说,他们成功地利用心脏干细胞在实验室中培育出心脏肌肉组织,这将为人类心脏病治疗带来突破。
英国研究人员最新报告说,用两种稀有金属钌和锇制成的化合物,可有效用于治疗结肠癌和卵巢癌等癌症。
2009年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展示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得主(从左至右)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的照片。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当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
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卡萝尔·格雷德10月5日表示,他们获奖是国际科学界对整个端粒研究领域的认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