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畜牧学 >>> 家畜育种学 >>>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家畜育种学相关记录1645条 . 查询时间(3.703 秒)
2022年9月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鸡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发现鸡Z染色体上存在可以显著影响白羽肉鸡的产蛋性能的区域,并通过“广明2号”白羽肉鸡配套系等多个群体和关联分析、选择信号等多种方法分析验证了这一区域,鉴定出可以用于直接选育的基因位点,为快速提高白羽肉鸡产蛋性能提供了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应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顾招兵副教授邀请,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雷初朝教授和华中农业大学李家奎教授,于2022年8月9日~8月11日深入迪庆藏族自治州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之牦牛产业科技服务。针对当地牦牛体格较小、良种缺乏的情况,雷初朝教授建议制定相应的改良计划,引进大通牦牛或者其他优良牦牛,或者优质肉牛冻精进行改良;承诺依托和整合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力量,为...
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的前身为成立于1936年的四川省家畜保育所,是一所具有87年悠久历史的公益性研究机构,国内一流的区域性畜牧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主要在遗传育种、生物技术、饲料营养、疫病防控、健康养殖、生产系统等领域开展畜牧兽医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培养畜牧兽医技术人才,推广现代畜牧业生产技术,为四川及西南地区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近日,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农业行业标准《岭南黄鸡3号》预审会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召开。评委会专家组由中国农业大学徐桂云教授、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高玉时研究员和李慧芳研究员、扬州大学王志跃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陈继兰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聂庆华教授、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代表张海燕、立华集团张康宁副总裁共8名业内专家组成。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
四川省阳平种牛场始建于1979年,总占地2000余亩,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原直属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现直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管理(2022年5月隶转)。 阳平场主要承担国家级重点种畜禽场赋予的西门塔尔种牛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开展养牛技术研究、培训和推广示范;为黄牛杂交改良提供种源保障;开展反刍动物饲草新品种选育科研及示范推广工作。
2022年7月18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优质功能畜产品创新团队解析了肉羊肌内脂肪的组成及其对羊肉风味的作用,筛选出影响羊肉风味的重要脂质分子,为改善羊肉品质提供了潜在靶点,为肉羊品质育种提供了支撑。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IF =9.231)。
2022年7月1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动物基因工程与种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在国际生物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发表综述文章,对国内外利用CRISPR/Cas9、单碱基编辑器、先导编辑等基因编辑工具提高动物抗病性和生产性能,改善动物福利,培育基因编辑动物育种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主要从事貂、狐、貉等毛皮动物和肉羊育种与繁殖、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研究,同时面向省市畜牧业发展,开展奶牛、生猪、蛋鸡等养殖技术的集成与示范,发挥我院在省市畜牧业的科技支撑作用。中心现有研究人员8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3名,河北省“三三三”人才2名,石家庄市市管拔尖人才1名,河北省冀青之星1名、石家庄市青年拔尖人才1名。团队被命名为“毛皮动物养殖技术创新团队”。先后承担国家级子项目3项,省级项...
2022年6月25日,由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主办的“寻梦·启航”生命科学大讲堂第一期以线上方式开讲。本期讲堂邀请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鑫华教授和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光鹏教授做主题报告,由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胡薇教授主持,共有150余人参加。
2022年6月2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水禽育种与营养创新团队研究揭示了蛋氨酸调控北京鸭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发表在《畜牧与生物技术杂志(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上。
2022年6月14日,牧医所家畜营养与调控科技创新团队揭示了褐藻寡糖通过调控菌群-睾丸轴改善肥胖雄性生育力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微生物谱(Microbiology Spectrum)》(IF =7.17)上。
2022年5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在独龙牛染色体融合和环境适应性新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发布了独龙牛高质量全基因组组装序列,揭示了独龙牛的起源与系统地位问题、染色体融合的分子机制以及环境适应性的遗传基础,对我国牛种质资源的优异种质和优异基因的精准鉴定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系列期刊《通讯生物(Communication Biolog...
2022年5月23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利用KASP测序技术,对400只具有产羔数记录的云上黑山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基因SNP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发现该基因启动子区一个新的SNP与产羔数显著相关,并揭示了该SNP调控山羊产羔数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细胞与发育生物学前沿(Fro...
李建中,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湘乡人,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2000年6月获湖南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6月获中山大学博士学位。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日本国立基础生物学研所从事了2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持并完成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湖南省教5育厅优秀青年项目各1...
“国外一对种虾要1000元,以前贵也没办法,不得不买。现在好了,我们有自己培育的种虾,长得快、不生病,关键价格还低,再也不担心种虾涨价了。”正值每年春季对虾育苗的最佳时期,谈起近年来养虾业的变化,山东省昌邑市南美白对虾养殖户们纷纷表示。“南美白对虾”学名凡纳滨对虾,具有个头大、生长快、对营养需求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等一系列优点。自1988年从国外引进后,迅速成为我国海水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对虾...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