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林木遗传育种学 森林培育学 森林经理学 森林保护学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防护林学 经济林学 园林学 森林统计学 林业经济学 林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林学相关记录669条 . 查询时间(2.779 秒)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热带珍贵树种培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年2月由国家林业局批准成立,依托单位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工程中心的建设目标是:全面收集、评价和创新利用15~17种热带珍贵树种的种质资源,建立初级种子圆或母树林,开展种源、家系、无性系等层次的选育,为8~10种热带珍贵树种的栽培提供良种,实现栽培的良种化;研发与集成8~10种热带珍贵树种的速...
近日,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公布第十一届母亲河奖获奖名单,陈磊研究员荣获第十一届母亲河奖“绿色卫士奖”。
近日,我国知名的学术刊物《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第八期刊登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刘慧慧博士等人发表的题为“我国发现外来入侵害虫桉树叶瘿球角姬小蜂的重要天敌——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膜翅目:姬小蜂科)”的论文,并将该篇论文作为本期的封面论文重点推介。论文介绍和详细描述了作者们在我国广西首次发现的一种重要的寄生蜂——桉树扁角金绿姬小蜂[Closterocerus chamaeleon (Gir...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第一,但森林质量仍较低,单位面积蓄积量不到林业发达国家1/2,木材对外依存度逾50%,林产品附加值仅为发达国家1/3,资源总量与质量远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林产品和生态产品的需求。其中大径级用材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国家速丰林、储备林基地建设、森林质量提升及长期生产力维护等多目标需求亟需长周期大径级用材林的高质量培育。深入探讨大径材林生长发育规律...
2023年11月4日至6日,德国马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所所长Susan Trumbore一行4人访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
2023年10月29日至11月1日,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八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在浙江农林大学举行。400多名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主管部门的竹子领域专家学者齐聚浙江农林大学,围绕“竹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主题,为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木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可再生资源,也是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木材是由维管形成层产生的次生木质部。维管形成层活动主要包括形成层增殖和通过次生生长形成维管组织,从而向内产生新的次生韧皮部,向外产生次生木质部,导致树木不断增厚和木材形成。因此,维管形成层是决定木材产量的最关键因素。然而,木材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过程,受到多种基因的严格调控。因此,通过对不同树龄维管形成层的分子水平研究,可以识别参...
中国植物学会第17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植物学会90周年庆典暨第二届植物科学前沿学术大会于2023年10月25-29日在海南海口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主题是“植物·粮食·生态”。2023年10月27日上午的开幕式和庆典仪式上举行了“中国植物学会90周年颁奖典礼”,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仁卿教授获得中国植物学会“突出贡献奖”。
介绍台湾森林长期动态监测样地发展现状及福山森林动态样地二十年主要研究成果。
近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广东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的主站点——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内通过红外相机监测到3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喉噪鹛、画眉和红嘴相思鸟。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面积约804万公顷,遭受松材线虫病的严重危害。松材线虫入侵马尾松后,通过树脂道迁移至全身各处,刺激植物产生一系列防御反应,并且马尾松的组织结构影响线虫取食、繁殖和迁移活动,其松脂组分中的萜类物质对松材线虫起到化学毒害作用。目前对松材线虫入侵后不同抗性的马尾松迁移途径和组织结构防御方式尚不明确。
2023年10月12日至22日,芬兰图尔库大学副教授Mikhail V. Kozlov一行2人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访问交流。
10月10日,内蒙古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发布,科尔沁保护区发现鸟类新物种——红胸秋沙鸭。据了解,这只水鸟发现于科尔沁保护区新发屯区域湿地旁,因受伤被送至科尔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红胸秋沙鸭有着细长的,边缘呈锯齿状的喙,是雁形目鸭科秋沙鸭属水禽,属于“三有”保护动物,濒危等级为无危(LC)。它的“近亲”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和已被观测到的普通秋沙鸭。它与中华秋沙鸭...
目前,我国约有60%的河流、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0%是由面源污染引起的,而氮素污染对水污染的贡献率为81%。可见氮素污染是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为打好碧水保卫战,保障人类健康,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治理水体氮素污染、改善水源地环境迫在眉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岳超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朴世龙院士团队通过回答我国造林增汇中面临的三个关键问题,即在哪里造林、造什么林以及何时造林,提出了支撑我国 2060 年“碳中和”战略目标的造林增汇路线图,评估了森林碳汇对“碳中和”目标的潜在贡献。首先,通过整合多种方法和数据源,绘制了分辨率为1km的高置信度的潜在造林空间分布图。其次,基于物种分布模型和森林生长模型,综合考虑了不同树...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