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杂草防治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杂草防治相关记录803条 . 查询时间(0.547 秒)
2022年6月28日,院草业花卉与景观生态研究所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Tranome Analysis of Ts (Resistant genotype) forbid Ma (Susceptible genotype) Marigold (Tagetes erecta L.) Leaves in R...
近日,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彤课题组在环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F:6.78,JCR1区,中国科学院TOP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oil seed bank of grassland after giant ragweed (Ambrosia trifid...
黄兆峰,男,山东青岛人,博士。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田杂草对除草剂抗药性机理与防控研究,重点以秋熟作物田恶性杂草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反枝苋、田旋花、藜等恶性杂草对主控除草剂的抗药性监测预警,阐明了对除草剂的靶标抗药性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抗PPO抑制剂反枝苋检测试剂盒,为农田杂草绿色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撑。
黄红娟,女,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6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得博士学位,同年进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开展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农田杂草与作物互作关系,化学生态学和防控技术研究。2013-2014年赴美国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做访问学者。任植物保护学会杂草学分会秘书长,全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工作期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转...
陈景超,男,山东潍坊人,博士,副研究员。2009年获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士学位,2012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杂草科学硕士学位,2015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杂草科学博士学位。2015年-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被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优秀博士后,2018年留所工作,目前就职于杂草鼠害与草地植保研究室-杂草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专利(2017年-2021年)。
2022年5月22-23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专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何林教授携团队成员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酉阳县农业农村委中草药产业组张勇和吴廷和等同志沟通,在酉阳县村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廖广伟经理的组织协调下,开展绿色除草布及稻草覆盖等处理防治天冬杂草试验。
为加快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发挥科技对农业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2022年5月12日,市农业农村委发布了2022年上海市农业主推技术,我院生态所杂草管理课题组研发的“稻田杂草‘播(插)喷同步’防除技术”被列为十二大主推技术之一。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Reliable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glyphosate-resistance in the invasive weed Amaranthus palmeri in China”的论文。论文揭示了微滴数字PCR(ddPCR)在检...
2022年5月10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Reliable and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glyphosate-resistance in the invasive weed Amaranthus palmeri in China”的论文。论文揭示了微滴数字PCR(...
2022年4月21-22日,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专家,国家中草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何林教授携团队成员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与同属中药材产业组的县农业农村委吴廷和主任等同志沟通,并在酉阳县村居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廖广伟经理的协调下,安排绿色除草布抑制草害实验。
受轻简化栽培技术应用、机械跨区作业、不合理使用除草剂等多重因素影响,近年来我国农田杂草种群结构复杂多变,恶性杂草发生密度不断增加,主要农田杂草的抗药性持续上升,给种植业生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科学防除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油菜、花生、棉花田杂草,减少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的损失,特制定本方案。
叶片衰老是植物叶片发育的最终阶段,衰老进程受到内在发育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叶绿素降解是叶片衰老的最显著特征,该代谢径主要在SGR、NYC1、NOL等叶绿素代谢酶的催化下完成。前期研究发现抑制或敲除SGR、NOL等降解酶编码基因(CCGs)能够显著抑制叶绿素降解,并影响叶片衰老进程(Zhang et al. 2016; Xu et al. 2018&2019; Yu et al. 2021a&b)...
2022年2月22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何林教授带领钱坤教授与张赞博士,赴绵阳综合试验站与戴维博士探讨麦冬草害防控技术。
叶绿素a和叶绿素b(Chla和Chlb)在光能吸收和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长期高温下,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和成分均发生改变,但尚不清楚叶绿素降解仅是高温下的被动响应,还是植物响应高温并调控自身适应性的机制之一。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