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植物保护学 >>> 农业昆虫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农业昆虫学相关记录2374条 . 查询时间(2.192 秒)
牙森·沙力、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1978年06月出生,目前在农学院昆虫与农药学系。主要社会职务为中国昆虫学会直翅类昆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草原生物灾害创新联盟虫害组组员、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新疆草原有害生物普查专家团成员。
2023年12月5日-15日,应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天敌昆虫与生物防治学科组邀请,美国农业部(USDA)农业科学研究院(ARS)专家Kim A. Hoelmer博士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进行访问交流。
2023年12月12日中午,第42期“植研问道——新进展交流午餐会”在植保楼B103举办,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害虫综合治理实验室张松斗副教授以“中国梨木虱夏型向冬型转变的分子奥秘解析”为主题做学术分享,秦耀果老师主持会议,海南大学热带农林学院副院长周祥到会参与,现场师生共计四十余人。
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彩万志教授和田里副教授课题组在进化生物学国际著名期刊《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在线发表了题为《Hox 位点突变驱动熊蜂缪式拟态色多态性的适应性演化》(Genetic modification of a Hox locus drives mimetic color pattern variation in a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虫功能基因研究与利用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挪威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在国际知名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以长文“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A female-specific odorant receptor mediates oviposition deterrence in the moth  Heli...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在《Entomologia Generalis》(IF=6.9,昆虫学Top期刊)发表题为“Male-specific""" hexokinase functions as a seminal fluid protein to enhance insect fitnes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鉴定了己糖激酶作为精液蛋白在广聚萤叶甲的交配...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入侵生物预防与监控创新团队联合国内有关科研单位,首次完成南亚果实蝇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组装,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功能注释。该研究填补了南亚果实蝇基因组数据的空白,对了解其遗传学、生态学和进化学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南亚果实蝇及其他近缘物种的科学防控提供了数据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数据(Scientific Data)》上。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分子靶标与绿色农药创制创新团队提出了调控斜纹夜蛾昆虫性信息素释放行为的纤维载体结构设计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量快速繁殖果蝇并获取幼虫的方法,采用圆柱形、透明的培养管作为培养容器,管盖上设有通气的小孔,将培养管洗净后晾干,装入果蝇饲料,以(1?3):1的数量比加入雌雄果蝇,培养12h后收集虫卵,用另一个新装有果蝇饲料的培养管扣在产有虫卵的培养管上,待果蝇全部爬到新培养管后,取下培养管,将新培养管盖上盖子后继续培养收集虫卵,将装有虫卵的旧培养管盖上盖子后进行孵育,3?4天后,将培养管中的果蝇...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类具有抑制昆虫取食作用的激肽及其类似物。本发明基于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了草地贪夜蛾白细胞激肽基因;并分析预测其成熟肽序列;随后合成成熟肽并进行改造修饰获得成熟肽类似物;然后利用注射的方式将成熟肽及其类似物注射到草地贪夜蛾体内;最后对草地贪夜蛾取食量进行测定。取食量测定表明本发明可以较为显著抑制草地贪夜蛾取食,这为进一步开发安全、高效、绿色的新型多肽类害虫取食抑制剂提...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米蛾产卵量的装置,包括支撑架、固定在支撑架上的产卵笼,以及和产卵笼配合使用的喂水机构;所述喂水机构依次包括供水管、管件、硬质管以及包裹在硬质管表面的致密海绵;所述硬质管一面侧壁上设有出水孔;所述产卵笼上设有开口,喂水机构的硬质管通过开口伸入产卵笼;开口处固定有轴承,使得产卵笼和喂水机构可相对运动;产卵笼相对另一面侧壁上固定有发动机,发动机用于带动产卵笼旋转;该面侧壁上还开设...
2023年11月21日下午,第89期创新沙龙“果蝇核苷酸切除修复分子机制”主题分享会在植保楼4054会议室举行。本期分享会的嘉宾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的刘振兴研究员,分享会由朱斌老师主持,共有四十余名师生参会。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农业昆虫基因组学创新团队联合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虫害监测与防控创新团队,揭示了草地贪夜蛾对营养期杀虫蛋白Vip3A的抗性机制,首次鉴定得到了抗性关键基因SfMyb。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专利:蚜茧蜂、食蚜蝇空心转筒抽放装置。
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专利:一种用于人工饲养粘虫的产卵装置。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