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地理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土壤地理学相关记录260条 . 查询时间(0.531 秒)
2007~2010年在宁夏南部半旱区,设置了有机肥的不同施用量 (90000、60000、30000 kg/hm2和不施有机肥对照)处理,对土壤贮水量、功能叶片的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影响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随有机肥施用量由高到低,在试验第4年(2010年)冬小麦播种期0—20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分别较CK提高6.46%、5.06%和2.12%,成熟期提高12.47%、9.38%和3.58%;产量...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land use on the Andosol fertility, changes in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ffecting soil quality were monitored on Andosols from Mount Bambouto submitted to four different...
将污染的土壤进行室内栽培种植试验,通过施加不同浓度的EDTA溶液,研究不同玉 米部 位对重金属砷、镉、镍、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施加低浓度EDTA时,可使玉米中 As、Ni、Cd、Pb的总含量呈一定的下降趋势。随着EDTA浓度的增加,玉米中As、Ni、Cd、Pb 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不同部位吸收特征有所不同。
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肥密水平对寒地下垂穗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钾肥和插秧密度,同时采用频数分析法获得了产量最优栽培方案。氮肥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与氮肥呈二次曲线关系,钾肥与直链淀粉含量呈二次曲线关系,胶稠度会随着施肥量和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都与胶稠度呈显著的负相关,整...
为研究保护地土壤N2O排放通量特征,于2009年8~12月,在河北辛集不施氮(N0)、当地习惯施氮(N900)及减量施氮(N675)处理下的秋冬季番茄保护地土壤上使用静态箱采集、气相色谱仪检测的方法测定了土壤N2O排放通量。得到以下研究结果:灌溉施肥后,各处理N2O平均排放通量与表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灌溉施肥后7 d内是施氮处理土壤N2O主要排放期,其排放量占当季总排放量的55.9...
利用典型潮土N2O排放的田间试验数据对脱氮-分解模型(DNDC)及其参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NDC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间实测到的冬小麦、夏玉米季土壤湿度和土壤日平均地表温度的动态变化。小麦和玉米季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水分(WFPS)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温度相关性不大。田间实测到的N2O排放高峰主要受降水和施肥的影响,在N2O排放峰的峰值和出现时间上模拟值与实测值较接近,但准确地捕捉N2O季节性...
从全国主要菜区采取1201个典型菜田耕层土壤样品,对主要菜区土壤盐分、酸碱性和肥力(OM、NO3--N及速效P和K)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温室和大棚菜田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土壤硝酸根的积累是引起土壤次生盐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土壤硝酸盐积累是氮肥过量施用所致。全国主要菜区温室和大棚土壤电导率高于蔬菜正常生长土壤电导率临界值(600 ?s/cm)的土样数分别占其总土样数的28.1%和29...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变化分析,有利于科学管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笔者选取双江镇为研究对象,利用2001—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资料与实地调研数据,构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数据库,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并运用GIS技术揭示双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双江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与农村人口逆向增长,农村空闲宅基地多,复垦潜力大;各类用地增长不均衡,基础设施...
病毒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命体,在控制寄主群落演替、遗传基因的水平移动、生物进化和地球生物化学循环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细菌病毒(噬菌体)数量上一般是细菌的10倍左右,被认为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病毒类型。尽管噬菌体广泛存在,但与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相比,对其基因多样性研究甚少。究其原因,一方面传统噬菌体研究依赖于分离培养,但环境中的细菌大多数尚处于难培养状态,限制了噬菌体的获得;另一方面也与噬菌体基因中没...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模拟增温的方法,研究了气温升高和施肥对高寒草甸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增温导致高寒草甸土壤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2.4%、29.1%,而脲酶活性降低了18.0%,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无明显变化,说明增温促进高寒草甸土壤中碳磷循环。在不增温条件下,施肥抑制了土壤纤维素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而施NPK则提高了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增温条件下,施肥不会引起土...
The importance of roots in soil conservation has long been underestimated due to a lack of sys-tematic studies conducted to evaluate root dis-tribution patterns and their effects on soil ero-sion. Cur...
入本世纪以来,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依然严峻。土壤科技工作者肩负着促进粮食增产、保障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为进一步激发土壤和环境科学工作者的科学创新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增进相关学科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经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和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研究,兹定于2011年10月下旬在...
本试验以普通栽培型番茄‘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粒度保水剂进行土壤拌施,研究了其 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生产上获得壮苗、节约水资源服务。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保水剂土壤 拌施能提高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单位面积叶片重、根茎叶的干鲜重,能够提高G值和壮苗指数,促进 番茄幼苗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番茄幼苗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提高。综合不同粒度保水 剂处理后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
以1992年设置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基地为基础,研究了长期保护性耕作对旱地小麦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剖面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1年免耕覆盖和15年免耕覆盖分别比传统耕作平均增产192%和276%; 丰水年份增产率为52%和117%,而干旱年份增产率高达850%和976%,表现为实施保护性耕作年限越长、越是干旱,保护性耕作的增产效果越显著。保护性耕作能降低土壤容重,增...
为了探索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途径,笔者尝试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浙江省遂昌工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遂昌工业园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在浙江省处于中下水平,导致集约度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土地建成率不高,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和固定资产投入强度偏低。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BP人工神经网络体现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能很大程度上避免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具...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