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土壤学 >>> 土壤化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土壤化学相关记录1173条 . 查询时间(0.731 秒)
韩晓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植被格局与土壤水碳关系、土壤水分运移与模拟。获奖及荣誉:1.2017.1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优秀博士后;2.2016.08中国科学院地奥奖学金;3.2012-2013学年 中国科学院大学,三好学生。
胡斐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壤胶体与界面化学,土壤侵蚀机理,土壤结构与水分运动等。近年来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7-2019);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2018-2020);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青年学者项目(2017-201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科研启动经费(2016-2018)。同时,积极参与了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胡亚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壤侵蚀,碳氮磷循环。获奖及荣誉:2015年2月,瑞士土壤协会,优秀博士论文,土壤科研奖;2015年1月,瑞士巴塞尔志愿学术基金会,博士后赴海外研修专项资金;2014年4月,瑞士地貌协会,青年学者参加学术会议专项资金。主要从事土壤有机碳侵蚀与沉积的时间与空间变化与全球碳氮磷循环等方面的研究。2016年3月,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按照“优秀青年...
赵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壤环境化学,土壤矿物学,土壤生态学。
武高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土壤侵蚀、草地植被的水土流失调控与生态修复。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人才专项等项目。获奖及荣誉: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第十届陕西青年科技奖。
郑粉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社会任职:2013-至今,第十一届陕西省政协委员;2003-2013,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研究方向: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气候变化与生态水文。获奖及荣誉:2018年获中国土壤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获黑龙江省科技技术一等奖(排名第二)。
刘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社会任职:中国原子能农业学会理事会理事。研究方向:土壤侵蚀新方法与新技术;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边坡水土保持工程与生态恢复;土壤发育、侵蚀与古气候演化等。目前以第一/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获奖及荣誉:2018年第十三届中国土壤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第二);2018年第六届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2017年第九届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
郭胜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基于陆地生态系统中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结合黄土高原干旱和水土流失的现状,从过程水平、田间尺度、流域尺度、区域尺度研究碳氮循环、温室气体产生机制及减排措施。
党廷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社会任职:陕西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研究方向:土壤-植物营养;土壤化学与环境效应。曾承担国家科技攻课题,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原子能协作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等10多项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10余篇,合作出版专著2本。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5项。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王芳团队对全国不同地区和类型的农膜酞酸酯进行了调查,发现农膜中酞酸酯的含量范围为2.59—282,000 mg kg-1,其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占主导。以DEHP为代表研究农膜中酞酸酯的释放规律表明,不同类型农膜中DEHP的释放均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释放半衰期1-78天。风险评估发现,在农膜使用的前90天内,设施大棚中聚氯乙烯棚膜和茂金属聚...
When most people hear "food contamination," they think of bacteria on unwashed fruits or vegetables or undercooked meat. However, there are other ways for harmful contaminants to get into food product...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和富集受长期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规模的矿山开采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应对的重要环境问题。土壤重金属迁移转化过程复杂,不仅受重金属自身性质的影响,而且与迁移介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为深入了解具有不同环境条件及地质背景下矿区周边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途径,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承帅研究员课题组以地表性质差异显著的西南喀斯特和华南红壤典型矿区为目标区域,研究不同环...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苏以荣研究员团队沿我国东部四个气候区配对采集了240组林地、旱地、水田土壤样品,分析了C、N、P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特征。与林地相比,长期旱地利用降低C含量、增加P含量,造成C:N、C:P和N:P均降低;水田较林地C、N、P含量均增加,但N、P增加幅度高于C,导致C:N、C:P降低。旱地呈现出一定程度的C、N限制和P富集,亚热带林地表现为P限制,暖温带地区C、N限...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