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学其他学科 >>>
搜索结果: 211-225 共查到农学其他学科相关记录1652条 . 查询时间(2.417 秒)
近日,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和应用推广,在科技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支持下,中国农业科学院依托作物科学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2021年6月23-29日,为更好落实《中国农业科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农业科技合作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专家组赴阿克苏地区开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与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情况调研,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推进阿克苏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探索国家乡村振兴阿克苏模式、搭建政院企协同创新平台等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共识。
硝硫基复合肥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复合肥品种,适合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与国内常用的尿基复合肥相比,具有肥效快、抗旱、提高作物品质等效果。
6月23日,“中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成立暨技术支撑交流研讨会”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隆重召开。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领导班子成员王嵩、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张彤、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现武和清华大学金国藩院士出席了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副局长熊明民主持。
2021年6月19-20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和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萝卜产业技术交流会”在贵州威宁召开。
青藏高原分布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该地区沼泽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质量参数,植被地上生物量是估算沼泽湿地植被碳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研究沼泽湿地固碳量的基础。明确青藏高原沼泽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评估该地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固碳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野外实地调查工作量大、耗时长、成本高,且无法全面获取所有区域的沼泽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实测数据,目...
2021年6月16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举行了共建“南疆中亚棉花试验站”签约仪式。
2021年6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和浦江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现代中国水稻百年发展研讨会”暨“‘上山杯’中国稻米百年发展优秀论文颁奖仪式”在浦江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中国工程院院士、扬州大学教授张洪程出席会议。
浮游植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引发的全球湖泊有害藻华的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N和P是湖泊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但可溶性铁(Fe)作为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是浮游植物酶和催化位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浮游植物光合和呼吸作用中电子传递、固碳固氮、叶绿素合成、活性氧解毒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铁和光在浮游植物生长...
为了明确伴生菌诱导的云南松挥发性化合物对云南切梢小蠹嗅觉行为的影响,基于HS-SPME-GC/MS前期的分析结果,用8种云南松主要挥发性成分作为气味源,用多臂嗅觉仪测定云南切梢小蠹的嗅觉反应,筛选有较强引诱力的4种化合物测定不同气味组合对云南切梢小蠹引诱力,研究伴生菌对云南松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伴生菌间诱导云南松韧皮部挥发性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和组分有差异,α-蒎烯和β-月桂烯的相对含量增高,...
为探究贵州省关岭县石漠化地区白刺花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特征与地形因子的关系,采用典型样地法进行群落植被调查,基于岩石裸露程度、海拔、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对所调查的白刺花群落进行分组,分别统计、分析其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D、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在不同地形因子间的差异。结果显示:(1)地形因...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信号,是光合作用的要素之一,但植物在强光下发生光抑制现象,主要为光系统Ⅱ(PSⅡ)中的D1蛋白受损、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同时,植物进化出修复损伤D1蛋白的机制,其中FtsH蛋白酶主要功能是及时降解清除损伤的D1蛋白。虽然FtsH2基因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有所研究,但FtsH2基因在作物中的功能尚未明晰。
李尚中,男,生于1977年5月,硕士研究生,研究员,中国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学会农业自然灾害减灾委员会理事。2004年6月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7月进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旱作农业等方面的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省、部级奖12项,地、厅级奖1项。合作主编专著1部,参编专著5部。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
吕军峰,男,1972年10月16日生,甘肃泾川人,1998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至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从事旱地农业方面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工作,2012年取得副研究员任职资格,同年被聘为副研究员。
杨封科,男,1964年11生,博士,三级研究员,硕导。曾任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副处长、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副所长、政协甘肃省第九、十、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甘肃省第七届省省委委员、农科院支社主委、甘肃省土壤和作物学会理事、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博士后流动基金评审专家,入选甘肃省领军人才第二层次,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和“1998-2008年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