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农学总论 >>> 农业基础学科 农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农学总论相关记录480条 . 查询时间(0.658 秒)
近期,为进一步发挥生态科技工作者的专业优势,提升学会科普工作能力,助推乡村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冯远娇博士,广东省生态学会/广州市生态学学会秘书长、《生态科学》常务副主编蔡卓平博士,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主任张白鸽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陈勇教授、张荣京副教授、徐春玲副教授、郭和蓉副教授、苗建银副教授、董朝霞助理研究员、苏钻贤助理研究员、周运华实验师等科技工...
继四月份在杭州市5个街道社区实施生态文明科学知识宣讲后,在刚刚过去的五月份,第六届中国生态文明大讲坛杭州分会场又在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杭州市科协社区科普讲师团及长兴县科协、桐乡市农科所等单位的共同策划布局下,再次走进杭州滨江、钱塘、上城等区县以及嘉兴桐乡、湖州长兴等地,先后完成了十四场公益性科普宣传,内容涉及非粮化整治背景下的粮食安全、生态修复、生态农业、稻渔生态种养、农产品安全以及生态...
核糖体对植物发育调控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热点,而人们对于其认知十分有限。5月30日,山东省葡萄研究院种质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的科研人员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IJMS)杂志(中科院Top期刊,SCI影响因子6.208)发表了标题为“Overexpressing Ribosomal Protein L16D Affects Leaf...
为推进草业特色学科发展,受自治区林草局委托,新疆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特邀西澳大利亚大学庞佳音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高英志教授,围绕“植物磷的吸收与利用”为主题,分别作了“提高鹰嘴豆磷肥利用效率”、“植物磷素吸收利用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报告。报告采用线下结合线上方式进行,全院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共200余人聆听了报告。
王晓娟,女,汉族,34岁,中共党员,博士学位,研究员,现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作物化控研究室副主任,兼任有机旱作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作物抗旱生理学术带头人、山西省青年科技人才协会理事、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黄学芳,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土壤与农化分析专业。现从事旱作节水技术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生物节水、农艺节水技术的应用研究。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加和承担国家及省级课题10余项。先后获奖9项,其中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农村技术承包奖4项;发表文章4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2部;国家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
形态特征:一年生缠绕草本,长达数米,无毛或稍被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小叶卵形,先端渐尖或具急尖的尖头,基部宽楔形,侧生小叶偏斜。总状花序具长总花梗,有花数朵生于总轴中部以上,梗极短,生于花序轴隆起的节上,小苞片卵形;花冠白色或粉红,旗瓣宽椭圆形翼瓣和龙骨瓣均弯曲,具向下的耳;子房线形,被毛。荚果带状,种子椭圆形,红色或褐色。花期7-9月,果期10月。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须根粗大,秆粗壮,直立,高可达1米以上。叶鞘松裹茎秆,边缘具纤毛,叶舌为一圈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缍状,通常下垂,依品种而呈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黄色、桔红色或紫色,主轴密生柔毛。颖果小而量多,白色、黄色和褐色为常见。花期5-8月,果期11月至翌年1月。
形态特征: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具6-7节,高60-100厘米。叶长披针形,叶鞘松弛包茎,叶舌膜质,长0.1厘米。花序穗状直立,长5-10厘米(芒除外),宽1-1.5厘米,小穗常单生于穗轴节,含3-9小花,上部者不发育。颖果卵圆形至长圆形,浅褐色,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8-10毫米,顶端具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几等长。花期4~5月,果期5~6月。
形态特征:一年生草本,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秆直立,丛生,高可达80厘米以上。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叶片线状披针形,无毛,粗糙。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30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会形成一粒稻谷。颖果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厚约1-1.5毫米,厚纸质,表面网格乳状突起,有芒或无芒。古老粮食植物,花果期因品种而异。
形态特征:一年生栽培草本,秆粗壮,直立,高40-120厘米,单生或少数丛生,节上有须。叶线状披针形,两面具疣基的长柔毛或无毛,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边缘常粗糙。圆锥花序开展或较紧密,成熟时下垂,分枝粗或纤细,具棱槽,边缘具糙刺毛,下部裸露,上部密生小枝与小穗,小穗卵状椭圆形。颖果球形,成熟后因品种不同而呈淡黄色、褐色、赤褐色等。花果期7-10月。
李家洲,博士,教授。2014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人才。2019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现任系统微生物与合成生物学创新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农业微生物代谢调控、养殖环境控制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研究领域包括微生物菌种分离与鉴定、微生物代谢调控、合成微生物、微生物基因工程、微生物应用技术等。曾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等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室,研究方向:新型功能水溶性肥料和增值肥料研发与应用、农业纳米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南方作物营养精细调控与精准高效施肥、作物高效施肥与农业生态研究。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微生物研究室,团队成员12人,其中高级职称(正高3人,副高2人),博士6人。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1人、岗位专家1人。入选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十四五”新兴学科团队。研究方向:为农业微生物菌种收集、保存、功能挖掘与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微生物与植物互作、污染物生物降解与环境修复。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基因中心”)是成立于2012年的公益一类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农业生物物种资源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农业生物转基因研究,提供农业生物基因鉴评、保存及信息共享等服务;受托日常管理华南创新中心公共实验室重大仪器平台、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