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水体环境学 >>>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水体环境学 水相关记录663条 . 查询时间(0.626 秒)
在太湖冬季不同风速下(0.8、1.8、2.7、3.2、4.0 m · s-1)采集了不同深度(水深0.1、1.0和1.8 m,分别记为上、中和下层)的水样,测定了水体和悬浮物中的砷含量及水质参数,计算了砷在两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以期了解在太湖生物活动最低的阶段,风浪扰动作用对砷在水相和悬浮物相之间分配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风浪作用的加强,水体总砷含量有所增加,相应的悬浮物总砷含量及砷的分配系数降低,...
为探究超临界水气化前后脱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变化及生态风险,从重金属(Ni、Cu、Zn、Pb、Cr)的含量、化学形态分布及浸出毒性等多方面出发,利用地层累积指数(Igeo)、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风险评估指数法(RAC)对江苏地区10种不同种脱水污泥超临界水气化前后重金属的环境生态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污水厂脱水污泥经超临界水气化处理后,绝大部分污泥中重金属浸出毒性和生物可利用组分重金属...
第七届高校研究生水环境科学研讨会(The 7th UCAS Postgraduate Symposium)于2015年3月9日—3月13日在厦门大学翔安校区成功举办。该研讨会是在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香港大学太古海洋研究所签订的合作框架下,由厦门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生自行发起的。“水环境科学研究高校联盟(UCAS)”作为一个研究生组织,已于2009-2014年连续六年成功举办了高校研究生...
河流的水动力状态与整体水环境状况息息相关.本研究以同里古镇区水系为例,在数据稀缺,尤其是缺乏水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区域实地考察、现场监测、文献调研等方式,确定了研究区域合理的生态流速范围.同时,建立了同里古镇区水系的EFDC水动力模型,并采用情景分析法,对古镇区水系8种不同的调水优化情景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当进水泵站以0.42m3·s-1,饮马桥同时以0.5m3·s-1的流量进水,大东溪桥...
以太湖沉积物-上覆水界面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夏季采集46个样点的沉积物柱状样,分析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营养盐(正磷酸盐、氨氮、硝氮)的浓度空间分布,估算表层沉积物中磷、氮的扩散通量,明确营养盐在沉积物-水界面的分布规律,以探明内源营养盐负荷对太湖上覆水的污染贡献,并为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转移过程理论补充证据.结果表明:太湖西北部区域的表层沉积物孔隙水中正磷酸盐和硝氮浓度较高,分别达到1.11 m...
蓝藻胞外聚合物(EPS)是蓝藻细胞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类高分子有机质,主要包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腐殖酸类等物质,并富含羧基、氨基、脂基等有机官能团。由于EPS的多组分特征及多官能团结构,使得其极易与水体中污染物发生界面吸附络合作用。研究EPS与这些污染物的作用特征及机理,对于探讨污染物在湖泊水体中的环境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可清除水环境中氨氮的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 strain V7,该菌株已于2010年11月06日保藏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其保藏编号为:CGMCCNo.4312。该菌株能够快速、高效降低低盐和高盐水环境中氨氮的浓度,奇异变形杆菌的ammonia monooxygenase(amoA)基因参与到该菌降解氨氮的过程。
模拟多种阴离子共存的水体环境,采用氨基改性处理后的橘子皮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在不同离子共存条件下对高氯酸盐的竞争吸附.分析在不同pH条件下,竞争性阴离子对高氯酸盐吸附的影响;探讨单、双组分体系下的热力学、动力学吸附机理;采用红外光谱分析(FTIR)表征不同竞争吸附条件下吸附剂材料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pH范围内,3种阴离子与ClO4-发生竞争吸附,其影响顺序不同:pH < 3时,其影响顺序为SO...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一种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110218477.3)。近年来,我国重大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研究能快速处理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技术和方法,显得尤为必要。这些事故的共同特征是:污染物以液态形式扩散,造成污染范围扩大;污染物汇同消防水、雨水等经沟渠进入天然水体。
研究了紫外光照射下水环境中不同形态的无机氮(NO3-、NO2-和NH4+)对甲芬那酸(MEF)光解的影响. NO3-与NO2-均促进MEF的光解,NH4+对MEF的光解基本无影响;在NO3-、NO2-存在下添加适量异丙醇,显著抑制MEF的降解,实验表明NO3-、NO2-在光照下产生了·OH并参与对MEF的氧化降解. 同时模拟研究了水体处于不同pE值下,水中存在的不同形态的无机氮对MEF光解的复合影...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仿生功能材料与传感器件研究中心“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刘锦淮研究员和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黄行九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在去除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物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针对水华风险预警过程中相关监测指标数据缺失的问题,借鉴多元统计和随机分析构建了一种缺失数据插补方法,用于弥补现场调查数 据的不足.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水华相关影响指标进行降维,确定水体水华风险预警模型的输入层变量.同时,采用多层感知器(MLP)人工神经 网络模型对水华表征指标叶绿素 a 的浓度进行预测,并引入风险概率的概念,提出了水华风险概率计算公式,完善了水华预警的风险表达.最 后以三峡库区...
比较人工水体与自然水体环境中军团菌的mip基因差异。方法 将2003-2008年间广州和新会两市水样中分离的121株嗜肺军团菌分为人工与自然水体环境分离株两组, 分别对其mip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重建, 基因多态性分析, 分子方差分析与中性检验, 并比较两种分离来源菌株的mip基因差异。结果 121株嗜肺军团菌mip基因按分离环境来源不均匀地分布在系统进化树的拓扑分支。人工水体环境分离株共有8个等位...
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纳米零价铁在不同投加量、初始浓度、pH及温度条件下,对芴溶液的吸附效果、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纳米铁投加量的增加,芴的去除率升高;增加芴的初始浓度,去除率则相应下降,同时平衡吸附量增加.另一方面,纳米铁对芴的吸附能力随pH的升高而下降;温度为15~35 ℃时,芴的平衡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变化不大.纳米铁对芴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
地下水质量是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双重动力的结果, 在认识地下水质量的同时还应知道其影响因素。本文在严格分析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和指标值的基础上, 提出了衡量地下水质量的单指标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反映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地下水质量类别, 还能够划分区域地下水人为污染的可能性。本文以华北平原为案例区,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063个地下水井, 检测了49项无机和有机指标。分析认为华...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