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 飞行器制造技术 >>> 航空器制造工艺 航天器制造工艺 飞行器制造技术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36-150 共查到飞行器制造技术相关记录440条 . 查询时间(1.29 秒)
利用绝对节点坐标方法研究绳系空间太阳能电站在轨飞行的太阳能电池板动力响应。通过勒让德变换引入广义动量,在约束哈密尔顿体系下建立轨道、姿态和弹性振动耦合的动力学方程。基于祖冲之类方法的思想,结合辛龙格-库塔方法对微分-代数方程进行数值求解。数值算例说明本文建模方法和数值算法都是有效的,能很好地保持系统约束和能量。最后分析了绳长、平台系统的质量、轨道高度对于梁中点挠度和轴向平均应变的影响。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布局设计中气动设计与隐身设计矛盾的问题,采用高精度气动和隐身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直接全局优化算法、二次曲线参数化方法和Kriging代理模型的多学科优化设计平台,并对典型高超声速布局升力体外形开展气动/隐身一体化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升力体布局典型状态下升阻比由3.13提高到3.69,考虑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状态,俯仰±30°的雷达散热截面(RCS)均值下降60%以上,表明该...
针对飞轮在工作过程中对航天器姿态控制精度和稳定度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使用干扰模型来对比分析和研究磁悬浮飞轮与机械飞轮的干扰特性。通过建立飞轮系统的数学模型,得到机械飞轮与磁悬浮飞轮的平动及转动的干扰特性,比较和分析两种飞轮干扰特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运用试验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高速转子的不平衡振动是产生飞轮干扰的主要原因,机械飞轮由于支承的固有特性使得干扰的频率成分相对比较复杂,采用...
在FD-14A激波风洞中Ma=10流场对前向空腔构型开展试验研究,应用高速阴影技术捕捉弓形激波的平均位置及振荡幅值,利用压力传感器测量空腔底部的脉动压力。在现有无空腔钝头体激波脱体距离预测方法的基础上发展了前向空腔构型的激波脱体距离预测方法,结合国外的试验测量结果与Organ-pipe理论,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且该方法对激波脱体距离的预测结果与FD-14A风洞试验结果一致。此外,基...
为改善近地航天器脉冲星导航的定轨精度,设计一种地固系动力学定轨方法。该方法结合了更精确的地球引力场模型,在求地球引力势梯度基础上引入惯性力,建立了地固系下轨道动力学方程;并结合脉冲相位量测,使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实现航天器轨道参数实时估计。此方法可以降低动力学方程非线性度,尤其适用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通过数学仿真校验了新方法的有效性与精度。
郑耀博士,男,浙江玉环人,1963年5月生。2001年被聘为教育部第四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同年12月起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相关院系的研究力量,2002年创建浙江大学工程与科学计算研究中心,并任研究中心主任。推动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的成立,2007年1月起任航空航天学院常务副院长。2013年7月转任浙江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2014年4月起任浙江大学工学部副主任。主要在...
吴昌聚,男,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10月出生于浙江三门,1996年进入大庆石油学院学习,2000年获得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学士学位。2000年9月进入浙江大学学习,2003年3月获得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10月获得浙江大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年11月公派留学瑞典皇家工学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学术访问。2009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
荣臻,男,1981年生,山西晋中人,2004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流体力学专业,获博士学位,2010-年2011年于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12年入职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聘为专职科研岗,201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专职科研),现任飞行器设计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
零件表面粗糙度是衡量工件表面质量的重要参数,实际加工中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数具有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然而在众多因数中,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具有显著影响,并且能够在加工中人为控制。因此,选取适合的切削参数,提高工件表面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钛合金TC4的切削实验,利用德国马尔MarSurf M 300C精密型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得工件表面粗糙度,然后运用非线性回归求解技术,建立了...
近日,《深空探测学报》编辑部邀请相关专家,在北京理工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召开了“小天体探测与防御技术研讨会”。会议由期刊常务副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副院长崔平远教授主持,期刊常务编委清华大学宇航学院宝音贺西教授做评论人。
张强,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燃气轮机涡轮叶片气动传热,强化传热技术。代表性论文专著有Squealer tip leakage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transonic condition,Tip-Shaping for HP Turbine Blade Aero-Thermal Performance management,Aero-Thermal Performance ...
于哲峰,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航空结构设计、结构动态破坏和振动控制。主要科研项目有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小质量冲击接触力测量及分层阈值识别,小质量物体冲击下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分层阈值力识别方法研究,C919平尾盒段损伤特性试验等。
吴亚东,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叶轮机械、航空发动机气动设计、CFD、气动声学、流动测试。主要科研项目是叶顶泄漏流动的脉动频率及时空结构特性研究,汽轮机内部流动。
王福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空气动力学,动力学和控制。20多年来,主要从事飞行器低速空气动力学,尤其直升机空气动力学、动力学理论和风洞实验及实验技术研究。期间,负责、组织和参与了30多项国家级重大型号风洞实验鉴定、评估任务,积累了较丰富的飞行器低速空气动力学实验经验。同时,负责或参与了多项国家级、部级重大专项或重点研究科研课题,在直升机空气动力学、风洞实验技术发展上,以及飞行器非线性动力...
宋文滨,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是飞行器设计,气动与声学优化设计,计算工程,优化方法,航空经济学方法,以及基于数值仿真的多学科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飞行器设计-绿色飞机的概念设计,航空智能化,复杂三维外形的气动优化,飞机的经济性分析以及价值驱动的设计方法,设计工具和环境,计算智能方法及其在飞机设计中的引用。计算工程-流动数值分析方法,设计集成以及优化,代理模型及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下的系统优化方法,复杂外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