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无机化学工程 >>> 无机化学工程其学科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无机化学工程其学科相关记录75条 . 查询时间(5.643 秒)
以工业丙烷为燃料,分别以空气和氧气为供氧方式,通过不完全燃烧的方法制备了炭黑产品. 产物杂质含量为0,20目筛余物为0,150 mm筛余物为"无". 对燃料的气化和热解过程及其对产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TEM及XRD等手段对其粒径、形貌、吸油值、pH值等主要性能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其尺寸在10~40 nm之间. 以氧气为原料的炭黑pH值明显低于以空气为原料的炭黑. 但以空气或氧气为原料对产物...
通过考察反应物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稳定剂种类及其用量等因素对湿法制备过氧化尿素实验的影响,确定了过氧化尿素合成的最佳条件为:过氧化氢与尿素的物料配比(摩尔比)1.1:1,反应温度30℃以下,以低温为宜,反应时间50 min,稳定剂水杨酸的加入量为尿素质量的0.5%. 该条件比文献报道的低温反应易实施,且合成过程中过氧化氢损失很少. 针对合成过氧化尿素后母液的回收利用,提出了减压蒸馏实现母液过...
综述了氯化氢制备氯气的研究与开发进展状况,重点介绍了催化氧化法的Deacon过程和由此改进的两阶段Benson过程.
以甲醇水溶液分解铝酸钠晶体,采用溶析法制备了超细氢氧化铝. 考察了30℃下氧化铝、氧化钠溶解度随甲醇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研究了甲醇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对水合铝酸钠晶体分解工艺的影响,用XRD, IR, SEM及粒度分析、纯度分析等手段对制备的氢氧化铝产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随着溶剂中甲醇质量分数的增加,氧化铝和氧化钠溶解度均下降,但氧化铝下降幅度更大;铝酸钠溶液分子比(氧化钠/氧化铝摩尔比)先增...
将腐植酸添加到氢氧化钙碳化制备碳酸钙的体系中,成功合成了比表面积大于50 m2/g的碳酸钙. 采用BET方法测定了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分布情况,利用XRD和SEM方法原位检测了反应过程中粒子形貌及其成分的变化过程,发现腐植酸在改变碳酸钙产品比表面积的同时还能改变其微晶形貌,随着腐植酸用量加大,碳酸钙粒子形貌由类球状变为棒状,而后变为立方形. 根据SEM和XRD测试结果分析了该实验现象的机理.
根据对氯化氢氧化平衡的计算和分析,提出将反应-脱水耦合技术应用于氯化氢氧化过程中,研究了反应-脱水耦合的模拟工艺. 结果表明,在氯化氢连续氧化的过程中,增加脱水过程能有效提高氯化氢的反应转化率. 考察了在氧气不过量情况下的多步脱水循环过程,结果显示提高二次氧化反应的温度可明显提高氯化氢的转化率,在HCl/O2摩尔比为8:1的条件下经过多步脱水循环反应,氯化氢的总转化率可以达到49.3%,反应混合气...
采用异丙醇钛[(C4H9O)4Ti]为先驱体配制二氧化钛溶胶,以阳极氧化铝模板(AAO,孔径尺寸200 nm,厚度约60 mm)直接浸渍和负压辅助浸渍的方法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管或管棒混杂的阵列结构,所得产物在450℃下进行热处理后,化学刻蚀去除模板. 利用FE-SEM, HR-TEM以及XRD对其微观形貌、结构等进行了观测和分析. 结果表明,产物450℃热处理后为多晶锐钛矿相. 模板法简单易行,制备...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通过SEM分析,研究了反应温度、Ca(OH)2浓度、不同添加剂及其加入量等因素对CaCO3的结晶形态和粒径的影响, 得出合成立方晶形纳米CaCO3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碳化液Ca(OH)2浓度0.25 mol/L、以EDTA-2Na为添加剂、 添加量为EDTA-2Na:CaO = 3:1000. 添加剂的加入量少,不足以抑制CaCO3的生长;而加入量过多,则容易产...
通过测定超重力法制备的纳米钛酸钡悬浮体的Zeta电位和团粒尺寸分布,确定了纳米BaTiO3在水中稳定分散的基本条件,制备了不同体积分数的悬浮体并研究了其流变学特性. 该纳米BaTiO3在水中的等电点约为pH 2.8,加入分散剂PAA-NH4后,颗粒零电点向更低pH值移动;当分散剂用量为干粉量的1.2%(w)时,悬浮体中平均团粒尺寸最小,分散效果最佳. FT-IR分析证明颗粒表面上PAA-NH4的吸...
在制备ZnO的前驱物——碱式碳酸锌的过程中原位包覆Al2O3,与在ZnO粉体表面包覆的传统工艺相比减少了多次引起粒子团聚的工艺过程,改善了包覆效果. TEM观察表明,包覆的ZnO复合粉体粒径为50 nm左右、包覆层厚为3~5 nm. XPS分析表明,包覆层为Al2O3和ZnO. 光催化活性的测试表明,包覆后的纳米ZnO光催化活性得到了明显降低. 包覆后的纳米ZnO紫外线吸收性能与未包覆的纳米ZnO...
考察了难沉降的氢氧化镁微粒在高聚合度(分子量1500万)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体系中的聚沉行为. 通过分析氢氧化镁悬浮体系在聚沉过程中的沉降体积、团聚粒度分布、表面电位及特征官能团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聚丙烯酰胺的聚沉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通过吸附架桥和电荷中和两种方式加速氢氧化镁的聚沉速率,且对后继水热产物形貌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絮凝剂. 在0 125 10 6浓度范围内,聚...
以四水醋酸钴和无水乙醇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在150℃制备了纳米晶体CoO. 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结果表明,产物CoO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晶粒尺寸约为50 nm,大小均匀,分散性好. 研究了不同合成条件对CoO晶粒尺寸的影响,并分析了CoO的结晶习性,在低过饱和度条件下,CoO晶体因{111}晶面生长速度最慢而...
对电石生产排放的废气?石灰窑气与水玻璃经碳酸化法制备白炭黑的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实验研究. 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配比及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对白炭黑的产率及产品性能(粒度分布、吸油值)的影响. 获得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85~95℃、反应时间2.5 h、水玻璃与水的体积比1:6、模拟石灰窑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40%. 研究结果对制备性能优良的高补强无机填料白炭黑工艺的工业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
研究了水热法蔗糖还原铬酸钾/重铬酸钾为水合氧化铬的工艺过程. 考察了蔗糖用量比Rm、等温温度Tiso与等温时间tiso对Cr(VI)还原过程的影响规律,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了三个因素的相对影响程度为tiso
研究了碳气凝胶在常压条件下的制备过程和干燥方法. 用扫描电镜、比表面测量仪及孔径分布仪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测试. 通过改变催化剂和溶剂的用量,可以实现碳气凝胶的颗粒直径及孔洞由纳米到微米级的连续调节. 通过降低催化剂浓度并以丙酮进行溶剂替换,成功实现了碳气凝胶的常压干燥. 常压干燥样品具有250~650 kg/m3的低密度和250~550 m2/g的高比表面积. 分析了其溶胶-凝胶反应机理,围绕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