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反应工程 >>> 催化反应工程 催化剂工程 固定床反应工程 多相流反应工程 生化反应工程 聚合化学反映工程 电化学反应工程 化学反应工程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化学反应工程相关记录6082条 . 查询时间(1.868 秒)
袁振波,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新酶催化反应的创建及绿色有机合成反应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承担本科课程《结构生物学》和研究生课程《高级科技论文写作》的教学工作;近年来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6篇,累计影响因子113,被引500余次;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指导本科生参加国家级大创项目和全国大学生...
伯醇在生命科学(如药物、农用化学品、调味剂、香料等)和化学工业(如大宗/精细化学品、特种化学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开发高效的伯醇合成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以氢气分子为还原剂,环氧化合物选择性加氢是合成醇最直接和原子经济的策略之一,但控制环氧化合物加氢的区域选择性仍具有挑战性。均相催化环氧化物区域选择性加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存在催化剂分离和回收困难、且需要使用昂贵且结构复杂的配体都...
2024年2月27日,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李坤权教授课题组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IF=11.1,南农A类期刊)上发表题为“Green Synthesis of Highly Pyrrolic Nitrogen-Doped Biochar for Enhanced Tetracycline Degradation: New Insights from...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熊宇杰/刘东研究团队在非金属等离激元催化剂的开发和连续流光热催化CO2转化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A nonmetallic plasmonic catalyst for photothermal CO2 flow conversion with high activity, selectivity and durability”为题...
轴手性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手性化合物,其手性源于化学键两端取代基的位阻效应,阻碍了化学键的自由旋转,产生不能完全重合、互为镜像的两个异构体。轴手性结构是构成天然产物、功能性材料、分子机器、手性金属配体等高值分子的重要结构元素。目前已报道了多种化学法合成轴手性化合物的策略,如卡宾催化(NHC)、手性磷酸(CPA)催化、多肽催化、过渡金属催化等。与之相比,生物催化在不对称合成轴手性化合物方面具有温和环保...
2024年2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戴辉雄课题组通过开展基于芳酮C–C键活化的氘化反应研究,为合成氘代天然产物及药物分子提供了高效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Palladium-Catalyzed Deuteration of Arylketone Oxime Ethers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双金属协同催化是开发高效、新颖的有机反应的有力策略,可以实现一些挑战性的,尤其是单一金属催化剂很难实现的化学反应。另外,阐明两种不同的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演变过程和其催化作用是双金属协同催化研究中重要且颇具挑战性的目标之一。
随着科学探索逐渐步入地核与深空等难以充电的未知领域,高能量密度一次电池再次成为科学家关注的重点。在目前所有的电对中,锂硫电池具有2600 Wh/kg的极高理论能量密度,是颇具潜力的一次电池体系之一。然而,锂硫一次电池面临着两个挑战,尚未实现实用化。一是低于预期的实际能量密度:过多用于促进硫转化的非活性物质(电解液与导电碳)的加入,增大了体系质量负担;缓慢的固体-液体-固体转化降低了容量利用率。二是...
在化学合成和药物开发领域,半缩醛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其结构中同一个碳原子上连有一个羟基、一个烷氧基和一个氢原子。传统化学合成中,半缩醛化合物的合成主要局限于醇和醛/酮之间的加成反应,或通过金属催化剂还原内酯获得。此外,合成手性半缩醛立体选择性控制也是一个挑战,通常需要设计特殊的手性配体催化剂才能实现。尽管酶催化在许多合成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是通过酶催化合成半缩醛一直被认为是难以实现的目...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利用位点特异性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构筑出可以高效电催化水氧化的单原子催化剂。相关成果以“Site-specif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to switch the activity of Ir single atom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为题发表在...
2024年2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物理系曾杰教授研究团队利用位点特异性金属载体相互作用,构筑出可以高效电催化水氧化的单原子催化剂。相关成果以“Site-specific metal-support interaction to switch the activity of Ir single atom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
202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太阳能研究部李灿院士和王集杰研究员等在CO2加氢制低碳烯烃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开发了ZnZrOx/SSZ-13串联催化剂,实现了CO2到低碳烯烃的高选择性生成,其低碳烯烃选择性接近90%,其中丙烯选择性达到52%。
2024年1月28日,由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先进储能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完成的无机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关键技术开发项目,在青岛通过了由中国化工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等9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成熟,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国际领先。
潘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中国质谱学会理事。现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肥先进光源”总工艺师,质谱线站科学家。
《ACS能源快报》(ACS Energy Letters)(一区TOP,影响因子22.0)在线刊发了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钱鑫教授与杨荣贵教授的编辑推荐(Editor’s Choice)论文“Thermodynamics of Ionic Thermoelectric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华中科技大学为唯一通讯单位。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