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化学工程 >>> 化学分离工程 >>> 吸附与离子交换 >>>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吸附与离子交换相关记录253条 . 查询时间(6.608 秒)
近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魏飞团队在亚纳米尺度下原位研究分子吸附扩散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采用皮米电镜原位成像策略,实现了分子筛中小分子吸脱附行为和分子筛骨架结构动态演变的原位实时观测,首次发现了刚性分子筛的亚单胞拓扑柔性结构特点,揭示了分子扩散突破孔径限制的微观机制,丰富了对分子筛择形催化与限域效应的理解。
中空碳材料因其独特的空腔结构,高的比表面积及孔隙率等优点,在催化、吸附、储能和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中空碳材料的壳壁往往会阻碍大分子扩散,使空腔失去作用,极大限制了中空碳材料的性能及应用范围。2022年4月28日,为了提高空腔的利用效率以及拓展中空碳材料的应用范围,青岛能源所王光辉研究员联合浙江工业大学朱艺涵教授开发了一种聚乙二醇(PEG)分子辅助的策略合成单开口中空碳球(HCH...
开发高效、稳定、经济的电催化剂对电解水制氢的发展至关重要。鉴于Ru(钌)具有成本相对低廉和适宜的金属-氢键强度,Ru基析氢电催化剂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构建多耦合活性位点已被认为是促进析氢动力学的有效途径。但是在提高催化剂质量活性时,如何同时实现高通量制氢成为催化剂设计的瓶颈问题。
伯胺和亚胺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有机化学工业中占有巨大市场份额。青岛能源所王光辉研究员带领的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组开发了一类碳掺杂且颗粒尺寸可控的NiCx新型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在生物质基羰基化合物还原胺化制备伯胺和亚胺的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活性、选择性以及稳定性(中国发明专利202110919247.3),相关研究发表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
一些小分子的负离子极不稳定。本科《普通化学原理》和《物理化学》这类教科书均指出,像苯、吡啶这样的稳定分子,所有的成键轨道均被电子占满。若要得到它们的负离子,电子必须要填入能量极高的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即π*反键轨道。然而这个过程需要吸收很大的能量,从而使得这些分子的电子亲和能(得到电子的能力)是很大的负值(如图1所示)。即使在极低温、高真空的环境中,科学家们此前也只通过电子照射吡啶蒸汽的方...
近年来子液体(ILs)与氧化石墨烯(GO)复合材料在CO2的捕集和分离、太阳能电池、电解液、超级电容器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因此,剖析ILs和GO的相互作用机理至关重要。 中科院过程所离子液体研究团队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的方法,研究了不同ILs在GO表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阴离子类型、范德华力和ILs在GO上的吸附位置是影响ILs与GO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ILs在GO的羟基一侧时,ILs...
近日,由中国稀土学会信息专委会、技术经济专委会、“中国稀土”网站通过“征集文稿—专家评审—综合评议”评选出“中国稀土2021年度十大科技新闻”。由赣江创新研究院、长春应化所和虔东稀土集团合作完成的"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高丰度钇元素分离新工艺研究获重大进展”入选。
以N,N′-双(4-吡啶甲酰胺)-3,4-噻吩(4-bpft)和对苯二甲酸(1,4-H2bdc)为配体,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孔配位聚合物Zn(4-bpft)(1,4-bdc)](CP1).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粉末X射线衍射技术对其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P1展示出二维网络结构,具有17.3%的溶剂可及空隙,呈现{63}拓扑的3-连接网络.CP1具有明显的荧光开...
2021年9月25-26日,由中国化工学会主办,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Green Energy & Environment》和《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联合举办的2021中国化工学会-第7分会场:离子液体与绿色技术前沿论坛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成功举办,张锁江院士担任本论坛的学术顾问,张香平研究员、...
本发明属于石油及化工科研技术领域,针对当前岩石含水条件气体等温吸附测试方法存在的含水饱和度变化、不确定和高含水饱和度条件难控制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岩石不同含水条件下气体吸附等温线测试分析方法,在现有方法基础上,通过采用一次饱和多次测试和增加测试前抽真空前后的质量变化测量以校正含水饱和度及死体积,计算得到校正后的吸附等温线Ii等一系列环节,实现对测试前抽真空处理导致含水饱和度变化的计算,可连续进...
为加强学术交流,加快推进赣江院“一三五”项目部署实施,2021年3月16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组织召开了“气体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基础理论及应用”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师生以及中科院长春应化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理化技术研究所、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等援建单位的师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
2021年4月23-25日,以“离子创造—绿色世界,未来已来”为主题的第七届亚太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会议(The 7th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Ionic Liquids and Green Processes, APCIL-7)在苏州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离子液体专业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和中科院过程工程所承办,GEE、GreenChE、《化工学报》、《过程工程...
2021年4月13日,由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离子液体强化CO2绿色转化新过程"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北京顺利召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管理办公室代表、专项及项目专家组、项目牵头及参与单位管理部门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和科研骨干等50余位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由中科院化学所韩布兴院士主持。
聚碳酸酯(P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光学材料、电子器件、机械设备和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工程塑料。目前,市售PC主要以双酚A(BPA)和光气为原料通过光气界面缩聚法合成。但是光气有剧毒且环境污染严重,且BPA具有雌激素效应,目前已经被禁止使用于食品包装和医疗领域。过去几十年,将生物质转化为高分子材料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已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因此,利用可再生原料生产PC具有重要意义。
普通织物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容易寄生和传播一些细菌和真菌,导致织物变色、发霉,严重时可能引起人体皮肤感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的提高,抗菌纤维在安全和卫生方面的优势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然而抗菌纤维既要满足快速、持久的杀菌效果,又要在抗菌处理过程中不影响其基本性能和舒适度,同时对人体和环境无害。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