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 工程地质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工程地质学相关记录774条 . 查询时间(2.511 秒)
三维地震技术为长庆探区页岩油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底,笔者了解到,在东方物探公司研究院长庆分院提供技术支撑的国内首个百万吨页岩油开发示范区,一口页岩油井单井产量创长庆油田纪录。
2023年5月底,由东方物探公司综合物化探处706-304联队承担的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康村三维重磁电采集项目高效完成。这个项目的完成标志着东方物探公司运用三维重磁电技术破解“双复杂”区非地震难题取得新进展。
2023年5月5日至7日,第六届全国岛礁岩土工程会议在广西北海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主办;由桂林理工大学承办。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吴志坚教授等7名教师参加会议。
近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牵头完成的《安宁河活动断裂带工程地质调查理论与关键技术》获2022年四川省地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中国工程院杜修力院士担任评价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郑颖人院士、蔡美峰院士、朱合华院士担任副主任,评委会专家有:同济大学汪发武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方祖烈教授、应急管理部自然灾害研究院刘传正研究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陈国靖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白明洲教授。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军教授主持会议,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何满潮院士出席评价会。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成立于2010年8月,下设地质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地下工程系、铁道工程系、教学事务中心、学科建设办公室、科研事务中心、实验管理中心。现有本科专业5个:地质工程、交通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铁道工程和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其中,地质工程专业源自1953年设立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中专),2006年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2012年获批江苏省重点专业类专业,2019年获批江苏...
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2021年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入选人才和团队名单。成都地调中心境外地质室副主任侯林入选科技领军人才,矿产地质室副主任周清入选青年科技人才。
隋志龙,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副教授。研究领域:1.遥感地质;2.土壤侵蚀的同位素示踪;3.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学术兼职:1.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2.江苏省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3.华中构造力学中心会员。奖励荣誉:1.南京工业大学“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2005);2.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优秀本科生创新指导教师 (2009);3.南京工业大学...
朱定华,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教授。从事工程地质、岩土工程试验、教学、研究、工程勘察工作 高级工程师。交通学院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先后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试验研究。奖励荣誉:“高层建筑基础设计”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02)。
2021年12月8日,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地质工程、铁道工程专业迎来学士学位授权专家组现场考查和评审。专家组由住建部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童小东教授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地质工程教指委委员、中国矿业大学隋旺华教授(线上参会),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叶霞飞教授(线上参会),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王锦国教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鸿鹄...
近日,国家铁路局发布《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铁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规程》等两项铁路工程建设标准,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按照国家铁路局《铁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要求,该两项标准坚持行业标准“保底线、守门槛”定位,强化覆盖面广、通用性强等基本技术要求,发挥标准在保安全、控质量、促融合、提效率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为规范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和地质勘察监理工作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2021年4月12日至15日,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全国工程地质高层论坛在西藏林芝举行。林芝市政府副市长强巴央宗,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刘东金,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副书记唐辉明教授,西藏大学副校长孟芳兵教授,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副所长苏立君研究员等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作特邀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在主题报告研讨环节发言。论坛开...
重庆交通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复试工程地质考试大纲。
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是1999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成立的部级开放研究实验室,挂靠在长安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开放研究实验室以我院“水文学及水资源、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学”博士学位点和“环境科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应用化学”硕士学位点及“水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为依托的。研究实验室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7名,教授15名,副教授...
丁梧秀,女,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专家,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计划、河南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会员。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