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力学 农业工程 林业工程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测绘科学技术 材料科学 矿山工程技术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冶金工程技术 机械工程 光学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动力与电气工程 能源科学技术 核科学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控制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技术 化学工程 纺织科学技术 印刷工业 服装工业、制鞋工业 轻工技术与工程 食品科学技术 土木建筑工程 水利工程 交通运输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兵器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技术 安全科学技术 工业设计
搜索结果: 91-105 共查到工学 Nature Communications相关记录114条 . 查询时间(0.216 秒)
2017年12月8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化学学院赵勇教授、王女副教授及其合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仿生温度响应石墨烯膜用于门控及分子分离”(英译:Bioinspired graphene membrane with temperature tunable channels for water gating and molecular...
2017年11月14日,《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以我校物理系为第一单位的科研成果:“Interfaces between hexagonal and cubic oxides and their structure alternatives”。我校物理系王惠琼教授和郑金成教授以及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 (Brookhaven Natio...
近日,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郑修宗(Sujong Jeong)以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温室效应背景下陆地碳循环加剧与厄尔尼诺-南方振荡”(Intensification of terrestrial carbon cycle related to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
2017年11月10日,Nature旗下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讲师谢勇(第一作者)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等单位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Symmetry control of nanorod superlattice driven by a governing force”,北航是该工作的第一作者单位。纳米颗粒“自下而上...
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翁文桂副教授课题组与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张文科教授课题组,以及英国利物浦大学化学系Roman Boulatov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高分子力化学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Multi-modal mechanophore based on cinnamate dimers”为题于2017年10月2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
近日,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人员与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研究人员合作,研发出可以“再生”的锂-液态多硫流动储能电池,以解决电网大规模储能难题。相关研究成果“Reactivation of Dead Sulfide Species in Lithium Polysulfide Flow Battery for Grid Scale Energy Storage”于9月...
南京大学量子材料中心,亚原子电镜实验室王鹏教授课题组在新型电子光学成像方法研究上取得系列进展。结合超高分辨叠层衍射成像(Ptychography)方法在电子显微镜上实现了二维原子结构像乃至三维成像,并在六硼化镧晶体和用多壁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上验证了这一成像方法。
南京大学李涛/祝世宁研究组联合台湾中央研究院蔡定平研究组在宽带消色差超构表面器件上取得重要进展,他们提出集成共振的方案并与几何相位结合,成功设计并演示了工作带宽达到450纳米的反射性超构透镜消色差聚焦及定向反射,在超构表面器件的实用化迈出了重要一步。超构表面(Metasurface)是通过一薄层亚波长结构单元去局域地控制空间光场的相位、偏振、及强度等分布的光学设计。它可以有效地调控光的传播性质,实...
近年来,由于在大规模储能领域的潜在应用,低成本、高性能钠离子电池研究持续升温。钠与锂属于同一主族,物理化学性质类似,而且钠储量非常丰富(地壳中含量为23.6′103 mg/kg),分布均匀,价格低廉。钠离子电池体系具有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以及与锂离子电池相近的电化学行为。当锂资源储量相对稀缺和价格不断攀升时,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最佳替补,钠离子电池被认为是下一代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理想选择。发展...
近日,我校化学与材料学院蒋凌翔课题组在软物质组装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以暨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连续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两篇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是著名国际综合学术期刊,发表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各领域的高质量研究论文,代表各个领域内有重要意义的突破性进展。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2.1,在综合型学术...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刘渝城同学(刘生忠教授硕士研究生)的单晶结构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该工作由我校刘生忠教授团队与日本质子加速器研究中心李昺研究员合作完成,我校是通讯作者单位。(论文链接:http://www.nature.com/articles/ncomms16086)钙钛矿材料具有优异的光伏性能,但是目前关于对钙钛矿材料传输性能有重要影响的分子内原子运...
日前,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IF=12.124)刊发了西北工业大学关于可溶性Au纳米团簇催化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Stable and solubilized active Au atom clusters for selective epoxidation of cis-cyclooctene with molecular oxyg...
我校水资源与环境学院胡远安副教授以第一作者日前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Displacement Efficiency of Alternative Energy and Trans-provincial Imported Electricity in China”的论文,首次量化评价了我国新能源电力和跨省输电对火电的替代效率。
近日,我校材料系副教授梁永晔课题组研发出了一种对于二氧化碳 (CO2) 还原反应具有高选择性和活性的电催化剂,此工作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1.329),题目为《Highly Selective and Active CO2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Based on Cobalt Phthalocy...
最近,我系梁永晔副教授课题组研发出了一种对于二氧化碳 (CO2) 还原反应具有高选择性和活性的电催化剂,此工作成果发表在国际一流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影响因子11.329),题目为《Highly Selective and Active CO2 Reduction Electrocatalysts Based on Cobalt Phthalocyani...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