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51-165 共查到微生物生态学相关记录266条 . 查询时间(3.28 秒)
近日,依托于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的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的生物医学代谢组学研究组,在抗生素诱导菌群失调与宿主代谢组相关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上。
全球范围内转基因农作物的大量种植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转基因作物对包含土壤微生物在内的土壤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的忧虑.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包括外源基因表达蛋白对非靶标土壤微生物的直接影响,也包括因外源基因导入而植物根系分泌物组分变化引起的间接影响.目前,对转基因作物的大多数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能引起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的变化.但是,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力度有...
吴兰:博士、教授,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教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研究兴趣: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态。科研项目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水体氮磷营养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31060082);2. 江西省教育厅项目:油脂废水修复过程中脂肪酶的生产 (2011-2013)。发表论文:1、Lan Wu, Gang Ge, Guo Feng Zhu, Shi Jie Go...
王启兰,女,副研究员。1964年12月出生于青海省湟中县,1986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微生物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理学硕士学位。自1989年8月至今,一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生态研究中心从事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曾参与完成多项研究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
张惠文,女,1962年12月28日生,博士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态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微生物学会环境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生物技术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辽宁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微生物资源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室负责人。198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微生物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授予的博士学位;于2004年10月-20...
陈瑛,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科学系,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工学博士。研究方向:原生动物与微生物生态学。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大三学子李昂在国际微生物领域《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刊物以第一作者在线发表了“urification, molecular cloning, and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peptides from the skin secretion of the black-spo...
王小雨,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副教授。她的研究领域:污染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环境生物学。他的获奖情况:1.2009年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获奖人);2.2008年获东北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
据外媒报道,俄罗斯科学家在南极洲冰盖下一个淡水湖中,发现了冰封数百万年的疑似新微生物生命。这一“全新细菌”同地球目前已知的菌种没有关联。经过20多年的钻探,俄罗斯科研队终于在2012年2月穿透南极洲冰盖,在冰层下3769米处的沃斯托克湖(Lake Vostok)取得湖水样本。
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3.0×106和5.0×106cells/ml)对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总生殖率、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等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轮虫出生时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总...
胞外多糖是微囊藻形成群体的物质基础,营养盐是否会通过影响微囊藻多糖的含量进而影响群体的形成还不清楚.在室内培养实验中,设置不同N、P浓度的培养液并测定对数期胞内的细胞组分以及3种形态的多糖含量,从而探讨N、P对细胞中多糖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RNA在细胞中的含量相对恒定(约2.0pg/cell).N对单细胞的蛋白质和多糖都产生了显著影响:N浓度的升高显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细胞中总糖的含量降低....
近日,根据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项目批准通知,由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董军教授负责,王忠全、潘子强等老师参加的“旱坡地土壤DDT降解过程及其功能微生物生态学机制”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资助经费75万元。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与Zn(30和400 mg•Kg-1)、Cd (1和15 mg•Kg-1)单独或复合胁迫对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药用成分——总皂甙含量以及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均能抑制细菌、放线菌、氮素生理类群的生长,其数量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不断减少;真菌、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随酸...
从庐山土样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JXJ0071,研究了该菌的孢子、菌丝体和代谢产物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的溶藻活性以及溶藻活性成分的稳定型,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放线菌JXJ0071的孢子体和菌丝体均能使铜绿微囊藻细胞密度显著降低。该菌代谢产物对铜绿微囊藻具有很强的溶藻活性,在藻密度为1.0×107 mL-1的藻液中加入体积分数φ为2%的该菌发酵上清...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