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61-75 共查到微生物学相关记录7172条 . 查询时间(7.261 秒)
2024年4月24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佘群新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Flexible TAM requirement of TnpB enables efficient single-nucleotide editing with expanded targeting scope”的研究论文。佘群新教授、冯旭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
2024年4月22日下午,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微生物学教学团队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心1016开展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研讨活动。微生物学实验是针对生物学理科基地班和试验班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共48学时。在最新的培养计划中微生物学实验修订为选修课,为了实现学生从“知之”到“乐知”的提升,教学团队拟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提升实验课教学效果。
2024年4月22日上午,北京工商大学孔春丽副教授应邀参加“山海知微”前沿讲座,并作了题为“母乳寡糖增强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方诩教授主持。
近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双江教授团队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上发表了题为“Gut microbial interactions based on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bacterial pairwise cultivation”的研究论文,为肠道微生物互作关系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4月13日,华南师范大学束文圣教授受邀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微生物组与病毒组技术前沿”的学术报告,深入探讨了微生物组与病毒组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未来趋势。该报告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创新系列讲座2024年第5期。
2024年4月15日,英国伦敦大学学院Finn Werner教授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佘群新教授的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论坛,作了以“A holistic characteriz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in Archaea(从整体水平对古菌中基因表达特征的研究)”为题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佘群新教授主持。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申玉龙教授、冯旭研究员、冀世奇副教授...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团队揭示了养分胁迫下玉米根际微生物群落以功能需求为原则的组装策略。相关成果发表在《新植物学家(New Phytologist)》上。
2024年4月12日至14日,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二届地质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本次研讨会由我校与中国微生物学会联合主办,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及农业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周集中院士、中国微生物学会地质微生物专业委员会主任董海良教授等140余家高校、科研机构的6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代表参加会议,共话地质微...
微生物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领域。通过微生物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病原微生物及有害微生物的影响,保障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因此,加强微生物检测人员的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微生物检测人员的水平,加强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储备,推动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进步与发展。通过培训,能够为我国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公众健康和...
2024年4月16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钢研究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马国需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论文,题为Two Cytochrome P450 Enzymes Form the Tricyclic Nested Skeleton of Meroterpenoids by Sequential Oxidat...
经国防科工局批复,某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计划于2024年发射。此次卫星工程旨在面向粮食安全、种质资源创新、高端空间科学、自主可控技术验证等重大需求,开展空间实验研究,推动航天育种、空间材料、空间生物医药等空间环境利用技术加速发展。针对微生物航天育种领域,由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所属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实施本次返回式卫星微生物搭载的组织、宣传和征集等工作。CICC现公开征集本次返...
近日,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宋明月团队与合作者在广东省引进创新创业团队-海外青年英才团队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就柑桔多甲氧基黄酮促进肠道健康方面在《食品与功能》(Food & Function)发表系列研究论文。
对于工业细菌大肠杆菌来说,三羧酸循环(TCA循环)在其有氧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碳源转化为细胞生物量。任何将碳通量从细胞生长转移到感兴趣的产物的尝试都会干扰天然代谢,并可能影响碳效率。
近日,一项针对200多名接受脊柱手术的患者的研究表明,术后感染可能主要是由皮肤上的细菌引起,而不是由外部污染引起。
报告内容将回顾微生物组与病毒组研究的简要历史,阐述并展望微生物组与病毒组的技术前沿。微生物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韧,早期关注的是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二十一世纪初,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微生物组从结构向功能的转变。今天的微生物组,则进一步发展到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宏蛋白组、宏代谢组相结合,尤其关注微生物与宿主(环境)之间关系及其机制,即多组学研究。自本世纪以来,病毒组的研究兴起来,病毒的富...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