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神经生物学 >>> 神经生物物理学 神经生物化学 神经形态学 细胞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理学 发育神经生物学 分子神经生物学 比较神经生物学 系统神经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神经生物学相关记录160条 . 查询时间(0.936 秒)
2009年7月26日,Nature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舒友生研究组胡文钦等的研究论文 “钠通道亚型Nav1.6和Nav1.2在动作电位爆发和反向传播中的不同贡献”。该论文被选为封面故事。同期的News and Views还发表了斯坦福大学Dulla和Huguenard教授对该论文的重点介绍。
7月13日,国际杂志《细胞生物学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段树民实验室童小萍等的研究论文“GABA通过激活钠通道和钠-钙交换通路而引起的钙信号对NG2胶质细胞迁移的作用”。同期杂志在“本期新闻”栏目以题为“脑修复细胞对GABA的跟随反应”的短文对该论文给予重点介绍。
人们遭受痛苦时常常会产生“咒骂”的反应。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情绪反应,从生理上讲也可增加忍耐疼痛的能力。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发现,用磁脉冲刺激大脑前额后的区域——运动前区皮层(premotor cortex)后,大脑学习和记忆一项任务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这项发现有助于他们研发出可以帮助提高大脑能力的思维帽(thinking cap)。
一个日美联合研究小组日前利用人类毛囊干细胞,成功修复了实验鼠足部被切断的神经。该成果将有望应用于人类手脚部位的神经修复。
6月17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周嘉伟研究员和上海药物研究所镇学初研究员所领导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活化大脑星形胶质细胞的与磷脂酰肌醇耦联的多巴胺受体可以调节其产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 的水平,从而发挥维持神经元存活、生长和促进脑修复的作用。这一成果是由博士研究生张新化等共同完...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将实验鼠腹部脂肪中的干细胞植入实验鼠脑部,成功培育出脑神经细胞。该成果将有助于对脑梗塞、脑肿瘤患者实施再生医疗手术。
6月3日,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视觉空间的认知神经机制” 项目鉴定会在田家炳楼心理学院多媒体室举行。鉴定专家组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林崇德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申继亮教授等五位专家组成,林崇德任专家组组长。
德国马普意识和神经学研究所的托马斯·弗里茨研究小组通过试验证明,音乐的情感表达可轻松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界限。这项研究清楚表明,即便从未听过西方音乐的人,也能轻松辨认出西方音乐中愉悦、悲伤和恐惧等基本感情。而且比起不和谐的声音,世界各地的人们显然都更喜欢听和谐的音乐。这可用来解释为什么西方音乐能在世界上如此广泛传播。
5月18日~20日,“2009国际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大会”在厦门大学举行,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厦大,共同探讨包括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亨廷顿舞蹈症、疯牛病等在内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脑神经有时仿佛是一位聪明且敏感的音乐家,不仅能掌握自己的节奏和律动,而且还善于“倾听”外界的声音,甚至会随着外界声音“打拍子”。新近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章晓辉课题组的研究结果:“节律的感觉输入调制大脑中神经网络活动的振荡频率”。
5月18日,参加“2009国际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大会”的专家称,迄今研究表明,导致老年痴呆症的“罪魁祸首”是一种淀粉样蛋白,该物质在大脑内的长期堆积将最终杀死脑神经细胞。研究同时发现,该蛋白的产生“受控于”脑内的两种酶,因此对科学家而言,当前最大的任务便是找到抑制调控这两个酶的活性的方法,破解了它,也就找到了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钥匙”。
美国科学家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在大脑发育和焦虑症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5月13日出版的《神经科学杂志》(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该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对细胞机理在焦虑中作用的认识,有可能为焦虑症和抑郁症的药物治疗提供靶点。
5月6日,《神经科学》(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章晓辉研究员课题组的研究发现——“节律的感觉输入调制大脑中神经网络活动的振荡频率”。博士研究生高丽霞、叶昌泉等通过对整体动物的电生理研究,发现丘脑中一种频率小于1 Hz的慢波振荡(slow oscillations)的活动节律可以被声音刺激的节律所调制。时间间隔为秒的节律声音的短时间刺激可以...
4月22日国际神经科学杂志《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了中科院神经所周嘉伟研究员所领导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调节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发育的基因”。这一成果提出了这类神经元胚胎发育的模式,为进一步认识基底神经节的发育过程提供了新的资料。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