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态学 >>> 数学生态学 化学生态学 生理生态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工程学 生态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76-90 共查到生态学相关记录6694条 . 查询时间(2.385 秒)
在探讨生态环境保护和全球变化时,荒漠生态系统易被忽视。当前,多数生态系统植物与土壤养分累积已有较多研究,但少有研究从植物根系构型和土壤养分累积视角,综合探讨荒漠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因此,全面概述环境变化、物种可行性和荒漠生态系统群落组成间相互作用颇为重要。
南海南部巽他陆架是世界海洋低纬区最大的大陆架,冰期低海平面时曾出露成陆,发育过大型古河流和热带雨林,是研究海洋大陆地貌变迁及全球气候变化的极佳场所。深入了解这一区域古生物类群的时空分布特征可为本区域乃至全球尺度的生物多样性及气候环境演化研究提供重要基础资料。然而,因长期受到研究材料等的限制,我国尚未在这一区域开展过大规模多门类的古生物调查研究,相关认识极其不足。
2024年3月12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毕永红团队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罗玮团队关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柯林斯冰盖湖泊和海湾细菌群落的合作研究成果以“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aquatic ecosystems near the Collins glacial (Fildes Peninsula, Antarctica)”为题发表在环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入侵生物互作生态学研究组,现因科研工作需要,拟招聘具有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背景的博士后2名。1)入侵生态学融合大数据解析方向,2)农药残留与生态风险评估方向。实验室将为申请人提供优异的科研环境和合作平台,拓展学术视野,培养职业基础。
2024年3月6日上午,生命科学学院组织召开生态学科建设与发展交流会,学院党委书记王纪磊、院长刘峰、副院长邵明,以及生态学科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生态学科负责人王德华教授主持。
中国南南合作网第二十八届年会暨南南合作新趋势研讨会于2024年2月28日至29日在昆明举办。研讨会由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中国南南合作网秘书处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未来研究中心承办,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全球南南发展中心项目共同支持。 
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和降水格局的剧烈变化使得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丢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加剧。荒漠藓类植物作为维持荒漠稳定和提供重要生态功能的地被类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死亡。然而,藓类植物的死亡将如何影响荒漠地表的土壤多功能性和微生物的互作关系尚不清楚。该问题的解决将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更好的维护荒漠生态系统土壤质量安全、预防荒漠土壤退化和沙漠化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2024年2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共同主办的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北京召开。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沈满洪教授和生态治理研究所所长陈真亮教授应邀参加本次会议。
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李越中/吴长生教授团队与张伟教授合作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central science》上发表题为“Deciphering The Biosynthesi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of 5-Methylated Pyrazinones Produced by Myxobacteria”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和通讯...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科研成果科研项目(2011年—2023年)。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     兰州大学  生态学院         2024/2/23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历史可追溯到国立兰州大学1946年成立的植物学系和动物学系,1995年国家设立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999年由原兰州大学生物系、教育部直属兰州大学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和植物生理学研究室、干旱农业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2018年学校成立生态学创新研究院,2022年学校以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系和生态学创新研究院为班底组建成立生态学院,学院下设行政管理中心和...
全球变化研究组隶属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碳氮水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适应与反馈的相关研究。因工作需要,现公开招聘项目聘用人员1人,欢迎有意向者加入我们的研究团队。
较多植物由于特殊的花药或花冠结构将花粉隐藏,传粉者被迫采用特殊的方式,如利用声学共鸣的方式喷出花粉而实现传粉。具有这类能力的传粉者多为蜂类(蜂震传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熊蜂。在以蜂震传粉和以花蜜为报酬施行传粉的过程中,传粉者与花部性状的互动式样和机制显著不同。对于蜂震传粉,传粉者与花资源互作式样知之甚少。
甲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真核浮游植物类群之一。甲藻是初级生产力主要贡献者,也是引发有害赤潮及产生海洋毒素的主要类群。虫黄藻等甲藻与珊瑚虫互惠共生,在维持珊瑚礁生态平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甲藻进化出不同于其他藻类和植物的光系统与捕光天线,并结合类似硅藻类群中的叶绿素c和多甲藻黄素等类胡萝卜素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变化的海洋光环境,但此前缺乏关于甲藻光系统和捕光天线的研究。因此,探讨甲藻捕光天线和光系统的...
土壤微生物呼吸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度是影响微生物呼吸的主要因素。以往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呼吸会随着温度升高呈现先增加而后降至原水平的变化趋势,其中微生物补偿性热适应和土壤底物限制是解释该现象的主要机制。但是,如何量化微生物热适应、底物可利用性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微生物呼吸的影响还存在研究空白,这制约了我们对全球升温后土壤碳排放估算的准确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