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生物化学 >>> 生殖生物化学 >>>
搜索结果: 16-30 共查到生殖生物化学相关记录82条 . 查询时间(2.49 秒)
不孕不育已成为世界继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外后的第三大疾病,世界范围内不孕不育率高达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中国每年约有1200~1500万对夫妇面对不孕不育的问题。我国育龄夫妇生育力呈下降趋势,正是现代生殖医学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值得期待的希望。
2023年3月6日下午,在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联合大河健康报在东院区举办生殖健康及不孕不育诊治科普讲座和公益诊疗活动。全国著名生殖医学专家,河南省生殖与遗传重点实验室主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科首席科学家、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创始人孙莹璞教授致开幕辞,并同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的多位专家一起作精彩讲座。讲座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近15万人线上进行了聆听。生殖与遗传...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上的可食用大型真菌。由于其可食用性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已经成为高原居民重要的经济来源,同时该菌多形成肉眼可见的蘑菇圈,这为研究它的遗传多样性形成机制及生态学功能提供了便利。我们之前基于微卫星(SSR)的黄绿卷大空间尺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发现,该菌在整个青藏高原尺度上有着较为频繁的基因交流,这与其它大型真菌相关研...
物种形成是演化生物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同域物种形成(sympatric speciation)是指新物种从同一地域祖先物种中演化而来,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情况下产生了生殖隔离的过程。然而,在同域物种形成的早期,物种间频繁的基因流可延缓甚至逆转种群分化,因此这种物种形成模式一直备受争议。
最近,南京医科大学教授沙家豪、郭雪江与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秦燕合作,发现精子发生中的新型核糖体(RibosomeST)能够产生精子特异蛋白组,揭示了男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核糖体缺失对生育的影响。相关研究12月1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
近日,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生殖与干细胞工程研究所在早期胚胎发育研究方面获得新进展。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相互识别与融合并形成一个双原核受精卵的过程,其中精子激活卵母细胞是受精的关键步骤。当受精完成后,进入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卵裂球不断分裂并伴随着细胞分化,随着母源RNA和蛋白质降解,胚胎基因组的mRNA逐步表达出来,最终被翻译成蛋白质作为各种生命活动的执行者。在这个过程中,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调控机制...
2022年11月2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许安研究员课题组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硫丹诱导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 C. elegans)生殖细胞基因突变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环境领域著名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山东大学李唐亮课题组(RNA代谢调控研究组)主要采用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手段,运用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研究真核生物细胞内mRNA质控机制在多种器官组织发育和衰老以及人类相关疾病中功能和分子机制。现有科研课题受到山东大学齐鲁青年专项、科技部干细胞重大专项(子课题)、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省部级项目支持。实验室详细介绍见:http://www.mbtechinst.qd.sdu.edu....
2022年10月19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学院精准营养与代谢团队陈振夏课题组联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孙永华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A Germline-specific Regulator of Mitochondrial Fusion is Required for Maintenanc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Germ...
2022年10月13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Alexander Strunnikov团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 Ectopic expression of meiotic cohesion generates chromos...
2022年9月5日,基因组所费启立课题组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梁婉琪课题组和美国唐纳德·丹弗斯植物科学中心的Blake Meyers团队在 《新植物学家( New Phytologist )》 在线发表了题为" Temperature-sensitive male sterility in rice determined by the roles of AGO1d in reprod...
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童国庆研究团队和南方科技大学Andrew P. Hutchins研究团队合作研究成果《Metabolic and epigenetic dysfunctions underlie the arrest of in vitro fertilized human embryos in a senescent-like state》在线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PLO...
在自然环境中,生物个体所能获取的资源(能量、空间和传粉者等)是有限的,为了实现最大的适合度,生物会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优化生活史变量,比如存活与生殖之间、子代的数量与大小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权衡现象。生殖代价指的是当前的生殖与未来的适合度之间的权衡,影响着生物适应性进化和群体动态。生殖代价的表达依赖于环境条件,而环境的时空变化会使生殖代价和最优生活史随之发生变化。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环境因子如温度、生...
2022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晶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BMP4 drives primed to na?ve transition through PGC-like state的研究论文,该论文发现BMP4驱动的干细胞始发态-原始态转变(Primed-Na?ve Transition, PNT)经历了原始生殖细胞样中间态(PGC...
DNA甲基化在精子发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DNA甲基转移酶3A(DNA methyltransferase 3A,DNMT3A)的突变可导致小鼠雄性不育的发生。近日,法国巴黎文理研究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Genetics》发表了题为“DNMT3A-dependent DNA methylation is required for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to c...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