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地质学 >>> 数学地质学 地质力学 动力地质学 矿物学 矿床学与矿相学 岩石学 岩土力学 沉积学 古地理学 古生物学 地层学与地史学 前寒武纪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大地构造学 勘查地质学 水文地质学 遥感地质学 区域地质学 火山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实验地质学 地球化学 地质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06-120 共查到地质学 碳相关记录345条 . 查询时间(0.406 秒)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组博士生刘熙(导师:研究员韦刚健和邓文峰)利用已知同位素组成的方解石和白云石,以1:9、3:7、5:5、7:3和9:1的质量比进行混合获得人工混合样品。随后,利用这些混合样品在配备双路进样系统和MultiprepTM自动碳酸盐反应系统的GV IsoprimeTM II稳定同位素质谱上进行了诸多条件实验,最终建立了快速、准确分析混合样品中方解石碳、氧...
按流量,长江是全球第四大河流,每年输运大量陆源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 POC)至中国东海。以往关于大通输运POC通量的估算都是基于长江大通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进行估算得到的。然而,长江大通水文站离河口有~600 km,大通的POC通量并不能准确代表长江输运入河口的POC通量,或其代表性还未经过验证。而且,长江POC输运具有高动态变化特征,一些时间点的实测采样...
海洋是一重要碳汇,在当今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海洋碳汇演变机制及未来发展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海洋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埋藏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对大气CO2吸收的重要性仅次于陆地硅酸盐的风化过程。而占全球海洋面积仅8%的边缘海,其年埋藏有机碳却占全球的80%。因此,需要客观评估边缘海在整个海洋碳收支中的作用。由于海洋中不同来源有机质的埋藏,对碳汇的贡献意义不同,因此需要详细解析沉积有机碳的来源...
以往对中国边缘海碳埋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江/河河口及东部陆架地区,而对受到较强的洋流、沿岸上升流和小河流输入等因素影响的非三角洲大陆架区域研究较少。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廖伟森和导师胡建芳以台湾海峡及北部湾为研究对象,对沉积物开展了系统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探讨了不同水动力等因素影响下边缘海有机碳来源、埋藏及源汇作用。
喀斯特适生植物在应对逆境下的气孔关闭时,常常采取“紧急出路”,利用来自根部的碳酸氢根离子,来解决光合机构“空载”危机。交替利用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来自土壤的碳酸氢根离子,是植物适应喀斯特逆境的重要机制之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沿友课题组成功开发了双向同位素示踪培养技术,解决了植物碳酸氢根离子利用份额的定量问题。例如,在遭受渗透胁迫时,喀斯特适生植物喜树对来自根际的无机碳的利用比例可达...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薛滨等研究人员,从已发表文献中收集所有含近百年来中国湖泊年代数据和有机碳数据的共计64个湖泊的资料,系统研究了中国湖泊沉积物现代碳埋藏的速率及其时空分布,并探究影响湖泊现代碳埋藏的主要因素。此外,该研究团队还进一步以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湖泊呼伦湖为例,系统分析了呼伦湖近百年来有机碳埋藏的时空分布及其主控因子。研究结果表明,近百年来中国湖泊有机碳埋藏速率平均值约为22gm...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胡海翔首次采用分子动力学研究了CO2在粘土层间孔隙中各种扩散系数,尤其是M-S和Fick扩散系数随地质条件(压力,含水量,温度)的演化。与通常自扩散系数随浓度(压力)增加单调减小不同,受粘土自由体积的影响,CO2自扩散系数随CO2压力先增后减。CO2的M-S和Fick扩散系数随着CO2压力,含水量和温度的升高单调增加。基于自扩散系数和M-S扩散系数,研究人员提出...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学科组副研究员罗立及其合作者利用深海岩芯材料以及西北副极区太平洋鄂霍次克海中部过去13万年来的海冰变化历史,揭示了太阳日照量以及二氧化碳浓度对于海冰的影响。透过沉积物高解析度X光荧光扫描重建可信的年代模式,结合有机地球化学指标(IP25重建海冰变化, TEX86重建夏季海水表面温度),以及电脑数值模型验证气候反馈机制,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在过去13...
自气候变化的岩石风化控制学说提出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是硅酸盐的风化碳汇作用(CO2+CaSiO3TCaCO3+SiO2)在控制着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碳酸盐的风化作用(CaCO3+CO2+H2OÛCa2++2HCO3-)不具有这一功能,因为碳酸盐溶解过程中消耗的所有CO2又通过海洋中相对快速的碳酸盐沉积而返回大气。而最新的研究发现,碳酸盐溶解的快速动力学特性(比硅酸盐快100倍以上),...
自气候变化的岩石风化控制学说提出至今,人们普遍认为,是硅酸盐的风化碳汇作用(CO2+CaSiO3TCaCO3+SiO2)在控制着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碳酸盐的风化作用(CaCO3+CO2+H2OÛCa2++2HCO3-)不具有这一功能,因为碳酸盐溶解过程中消耗的所有CO2又通过海洋中相对快速的碳酸盐沉积而返回大气。而最新的研究发现,碳酸盐溶解的快速动力学特性(比硅酸盐快100倍以上),...
自从氨基酸的羧基位相对其它位富集13C被报道以来(Abelson and Hoering, 1961),分子内特定位置同位素分析(position-specific or site-specific isotope analysis, PSIA),也被称作分子内同位素分析(intramolecular isotope analysis)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可能成为同位素研究领域继从总有机质发展到...
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显生宙以来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利用江西修水东岭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的碳同位素、主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分别研究全球碳循环的变化及其相对应的物源的变化进而分析环境变化与生物灭绝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东岭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存在阶梯式碳同位素负偏,第一阶段阶梯式负偏幅度为2‰,第二阶段阶梯式负偏幅度为2.5‰,总的负偏幅度高达4.5‰。在阶段阶梯式碳同位素负偏过程,碳酸盐岩中的硅酸盐组分...
通过对保山地块北部西邑地区下石炭统香山组和下二叠统丁家寨组详细的野外剖面实测与钻孔编录,并结合层序地层学、沉积相以及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下石炭统香山组自下向上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分别对应台前斜坡下部、台前斜坡上部、碳酸盐岩台地三种沉积环境。下二叠统丁家寨组为滨岸冰水沉积,下部为冰碛含砾钙质杂砂岩,发育落石构造。下石炭统香山组δ13CPDB值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环境可能较稳定,有机质埋藏增加。综合前...
针对传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CCS)工程所面临的成本高、封存量受限、储层压力管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以及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地区因开展煤化工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李琦团队提出了二氧化碳驱替采水(CO2-EWR)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路线和评价模型。该技术路线被写入了《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特别报告中,报告已对CO2-EWR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
四川盆地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为一套以台地相为主的白云岩,过去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方法来确定上寒武统的底界标志,导致对该层位的天然气勘探工作较为滞后。以岩屑碳氧同位素剖面的建立为依托,发现洗象池群中部存在着碳同位素正漂移事件且这一现象可全球比对,可作为识别芙蓉统(相当于上寒武统)的重要标志。进而结合电性曲线特征,确定了芙蓉统底界的划分标志,初步找到了解决芙蓉统划分难题的方案。研究结果表明:①洗象池群沉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